第53頁 (第1/2页)

所以是為何失敗?

此女就不能言明嗎?

趙禎想,如果讓他知道原因,就一定可以避免失敗,從而更好地實施變法了吧!

【在屈原的那期視頻中我們就提到過,改革其實就是一個利益重新分配的過程,所以不管是慶曆新政還是王安石變法都不可避免地觸及到了舊貴族的利益。】

【兩次改革的結局不同主要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方式不同。北宋羸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吏治腐敗,北宋的這些大臣們,不管是范仲淹還是後來的王安石他們都知道。】

【所以慶曆新政一開始就是整頓吏治,很快遭到反撲,參與改革的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等人紛紛被貶。】

趙禎的臉都黑了。

他看著底下朝臣,心沉了又沉。

有些事情難道他不知道嗎?

可是變法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

難道就真沒有辦法了嗎?

【而王安石也知道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所以他在改革初期選擇從發展開始,先搞經濟,再由經濟推動政治,事實證明他這條道路還是不錯的,富國強兵效果顯著,然而吏治依舊是繞不過去的坎,所以還是失敗了。】

【不過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宋神宗改革的決心比宋仁宗大多了,一直到他死改革才失敗,而宋仁宗性子軟,根本沒辦法支持改革。】

朝堂上只餘下紙頁翻動的聲音,眾人對於官家性軟之事都心照不宣,可從來不敢這麼直接地指出來。

這巨幕來得正是時候,幕中女子膽子也是真大。

慶曆年間的百姓們都心生羨慕。

若是王安石能現在變法就好了,那樣他們至少不用交那麼多的稅了。

日子就會好起來了吧!

【大家都知道,凡改革都是一個不斷摸索前進的過程,而王安石變法走得就有點急,雖說他的一切舉措本意都是為了提高財政收入,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咱們中學時期學過的「青苗法。」】

【青苗法就是官方低利潤放貸給百姓以取代民間高利貸,這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

【理想狀態下朝廷能增加收入,百姓也能減輕負擔,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就沒有那麼輕鬆了,有些官員會強行讓百姓借貸以提高自己的業績,有些官員還會加重利息。】

【於是王安石變法依舊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歐陽修就是其中一員,但因為宋神宗很信任王安石,而且他堅定變法,所以歐陽修等反對派就被貶出京。】

歐陽修蹙著眉頭。

那青苗法乍一想確實挺不錯的,但女子說的那些隱患是不可避免的,此計自然不可行。

自己就這樣被貶官了?

然而他也不知道宋神宗是誰,難道還未出生?

歐陽修在心中盤算,自己平日不僅要重視這些即將步入的才子,那些稚兒也當受到更好的教導,如此一來,待他們可獨當一面之時,大宋興也。

女子先時所言極是。

教育乃國之根本也。

【蘇軾在京城沒什麼政績,但並不代表他沒有那方面的才能,他那時雖年輕可也看出了問題,於是在公元1071年,熙寧四年,他上書宋神宗大談特談新法弊端,氣得王安石想辦法讓他自己捲鋪蓋走人了。】

【1071年十一月,蘇軾到達杭州,在杭州,他寫了許多的作品,其中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飲湖上初晴後雨》。】

【關於杭州的詩詞作品有很多,比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憶江南》,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些作品都十分優秀。】

唐元和年間,江州。

女子每出現一次都會提一次白居易,白居易已經不如最初那般激動了,因為女子提到的人實在太多。

不過此二作當真是自己的?

聽聞杭州風景怡人,看巨幕中女子放出來的景色也確實如傳言所說。

若聖上不召回京,不若去杭州看看當也不錯。

不過這《錢塘湖春行》和《憶江南》寫的什麼,女子可會展示出來?

想看。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柳永正在江南。

他憶起當年自己作此詞時的心情,依舊萬般惆悵。

那時原以為通過這首《望海潮》能得到被舉薦的機會,可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自己仍舊一事無成。

世人都道他文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