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杜甫仍覺還好。

並不算太過誇張。

而且後兩句,女子已經誇過兩次,她認可,眾人認可,這不也正是「下筆有神」之體現?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我的辭賦跟揚雄不相上下,我的詩篇跟曹植的也差不多,「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李邕想和我碰面,王翰也想成為我的鄰居。】

【世人看過唐詩都會說李白一句狂字,如今看來,杜甫也不遑多讓啊!】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跟自己的詩篇差不多?

曹植微微頷首,目前看來這杜甫的才情還是很不錯的,女子也極力誇讚。

他不得不承認,能得這樣的人欣賞,他心中確實歡欣,想要多看看杜甫的詩。

每次女子說到一人,他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屈原的忠君愛國、蘇軾的豁達胸襟、陶淵明的不為米折腰,只是不知這杜甫又能教會他些什麼?

看過這些人的人生,仿佛走過一生又一生。

他自己的內心也似乎慢慢平靜了下來,再不像當初那般浮躁。

【揚雄,漢賦四大家之一;曹植,才高八斗;李邕,當時文豪;王翰,寫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就這麼一說,我們就能看出杜甫到底有多狂了。】

曹操大讚,「王翰此詩句,甚好!」

他其實那一刻就想起了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之句,意思雖不同,情卻相似。

曹操歷來信成王敗寇一說。

雖不覺得子建未能成事有何可惜,但他卻也希望 他不要就此墮落,或文或武,以子建之才總能成就一番事業。

【然而,更狂的還在後頭。】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我自以為自己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出眾的人,一定能很快身居要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我要是輔佐君王,那必定能讓君王的功績勝過堯舜,一定能使整個社會更加淳樸。】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此話確實狂了。

但李隆基也有些為杜甫的才情打動了,心中期盼李林甫一定要將這杜甫找來。

不過……

他開創開元盛世,難道比不上堯舜?

是因為自己晚年做的胡塗事?

現在不還沒有到晚年嗎,應當一切還來得及才是。

【前面悲憤起句,而後意氣風發,然而就如同第一句一樣,寫這麼多其實是為了凸顯自己此時的困境。】

【我超牛逼的,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超牛逼?

何意?

這又是女子說出來的新詞。

眾人不懂,但根據後一句發問,當是一句很厲害的話。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那些希望還是通通落空了,「我」常說這些,但是也沒有隱居於世,「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從我第一次參加科舉,如今已過去十三年,在長安城不知度過了多少個春秋。】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早上叩響富人的門,晚上卻依舊只能跟著馬兒沾滿灰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還吃過別人留下的殘羹冷炙,很是悽慘。】

【總之生活不易,杜甫嘆氣。】

杜甫坐在亭中,亭外的風比方才更大了。

竹葉偏偏掉落,打著旋兒落在水面之上,不太好清理的樣子。

他有些疑惑,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讓自己寫下如此頹喪之句?

按女子所言,寫此詩時當還未到那安史之亂之時才對。

【後面繼續深入地解說他的悽慘,機會到了跟前也莫名其妙地悄然溜走了。】

機會,是何機會?

怎會溜走?

沒有人會對自己的未來不感興趣。

杜甫也不例外。

若能提前預知,想必可以避免了。

機會來臨,他必不可能讓其輕易溜走。

第46章

杜甫

【公元747年,天寶六載,唐玄宗下詔,天下有一技之長者皆可入京考試。】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一直都想這麼做以招攬人才,只是還沒行動。

女子為何在此時說這個,莫不是自己不賞識杜甫,讓他丟了機會?

李隆基不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