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然而,有時就是生不逢時。】

【李隆基將此事交給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李林甫這個人可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在極盛的大唐放了一把大火,這把火直接就燒到了杜甫的身上。】

剛剛出了長安城的李林甫心如死灰。

他以為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可以因為自己滔天的權勢而瞞天過海,然而沒想到竟會出現這巨幕。

當真是天要亡他李林甫!

幸虧他跑得快,只看接下來是否能有轉機吧。

【李林甫拜相後就很擔心有人威脅到他的相位,於是只要看到有才之人就會明里暗裡地打壓。】

李隆基眉頭緊鎖,這些事情他並非不知道。

李林甫對自己的位置並無威脅,而且他是有才能的,所以李隆基對他的嫉妒賢能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竟會威脅到大唐江山嗎?

若是在登基之時,李隆基必容不了李林甫。

可如今,他以為自己能控制的。

李林甫到底做了什麼,竟會讓女子這般評價?

【這一次人才選拔引來了許多文人前往,然而最後結果出來竟一個人都未中,唐玄宗納悶啊,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泱泱大唐一個人才都沒有嗎?】

聽到這個李隆基確實納悶。

不止是他,李白、杜甫、王維眾人都很疑惑。

李林甫這麼大的膽子嗎?是用什麼藉口這樣做的。

把人當傻子,不怕被責怪?

【李林甫不慌不忙,義正嚴詞地說:「這些人都不行啊,人才都已經在聖上您的身邊了,簡直就是野無遺賢啊!」】

【要不怎麼說李林甫口蜜腹劍呢,就這麼一句話,就讓唐玄宗高高興興地接受了。】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此真乃佞臣也!」屈原想不到這後世還有如此荒唐之事,還有如此荒唐之君。

他終於明白為何那杜甫要說「致君堯舜上」了。

不就是如同所有的賢臣一般,想要一個賞識自己的賢明的君主嗎?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愚蠢至極!」

李世民難以相信這樣的人重視人才、慧眼如炬。

這般拙劣的謊言竟能讓他欣然接受?

就這樣失去了如此人才!

愚蠢、實在愚蠢!

他雖這般想,但還是謹慎地沒做什麼決定。

李世民也想看看這李隆基在前期是如何勵精圖治的。

【於是乎,杜甫的第二次考試失敗了,第一次是在他年輕的時候。】

【他說「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這次聖上下令,我原本以為會是個很好伸志的機會,「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但是就像是飛鳥折斷了羽翼,游魚也終究沒能越過龍門。】

公元811年,元和六年。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就連杜甫這樣的高才在科舉之途上都如此坎坷。

李賀覺得自己沒了科考機會也不算什麼。

至少不會再在此事上蹉跎多年,如此想來,自己還有那麼長的人生可以去享受,倒是比李杜二人更幸運了。

【這事情之後,杜甫也明白了自己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實現理想實在有點困難,於是就另尋他法,也就是走後門。】

【那個時候有一個詩種,就叫干謁詩,其實就是文藝版求職信,其中很著名的就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還有之前我們講蘇軾的時候也提到過柳永的干謁詞《望海潮·東南形勝》,都是為了讓人看到自己的才華,請人幫忙引薦,所寫的作品。】

【李白當時得以當上翰林供奉也是因為這樣走後門搭上玉真公主才獲得的機會。】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走後門?

李白有些疑惑,這形容怎麼這麼怪?

然而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大家都是如此,也算是各憑本事了。

不過看起來杜二甫也跟自己一樣並沒有獲得好的機會。

當真是同病相憐啊!

輞川別業。

王維抿了一口茶,看著巨幕沒做任何反應。

仿佛 對此事沒有半點興趣。

不過是干謁求職,再正常不過了。

【然而杜甫的干謁之路走得也並不順利,具體是因為什麼,我們不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