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的才能後世之人都看得明明白白,為何聖上不懂?

沒能重用他,那一定是聖上的損失,是大唐的損失!

【天寶三載四月,那時候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關於原因也是有爭議的,不管是因為得罪了權貴,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總之李白的「奮其智能,願為輔弼。」的拜相理想是沒有實現的,所以這時的李白應該挺失意。】

提到這話李白想起了曾經的自己,那時候他年輕氣盛才二十多歲。

夢想便是能功成名就而後退隱江湖。

當初被聖上召見時,他原以為自己的理想就要實現了。

結果呢?

李白搖了搖頭,提著酒壺繼續往前去了。

【兩人同游梁宋,秋天時還遇見了高適。這個時候的高適跟杜甫的情況差不了多少,考試落第,而後漫遊。】

【三個大齡失業男中年就這麼相遇了,都是愛酒之人,少不得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大齡失業男中年?

高適無言,這稱呼怎麼那麼怪?

這麼說起來,他越發覺得和李白、杜甫二人的碰面是他不可多得的經歷。

如今他二人名聲更盛,而自己也因為他們屢被提及,這或許對自己來說很有幫助。

其實不用猜,最近與他接觸的人比之之前對他的態度就好了許多。

高適並不覺得自己沾了旁人的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凡事自己問心無愧便好,這時得了他二人的好,之後若自己成事,自然不會忘了他二人的恩。

【後來,杜甫在回憶當時的場景時寫過一首詩《昔游》,由此看,我們的杜甫還是一個很懷舊的人,很多關於他年輕時候的經歷我們都是從他日後的回憶當中了解到的。】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台。」三人一同在傍晚登上單父台,「寒蕪際碣石,萬里風雲來。」碣石山邊一片荒蕪,他們一起賞風雲,一起觀山景。】

【在看景的同時,他們還談到了唐玄宗好大喜功的事情。「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眉頭緊緊鎖著。

他在想,如果是自己的話,在那樣的情況下會如何行事。

想要平定邊疆想要擴大疆土,在他看來並沒有什麼錯,尤其是在那樣的盛世之下。

國庫有銀兩,這樣的事情有何理由不做?

然,這李隆基本事不足,估計是戰略不對,加之後期昏聵所以弄巧成拙,若叫他去,這「滅胡」不是輕而易舉?

只可惜如今大唐方興,還不能如此勞民傷財。

【說到好大喜功,很多帝王都有這樣的毛病,國家稍微有點錢了就想著實現更大的抱負,但是有時是為了面子、名聲,很多時候打仗就會增加賦稅徭役,從而變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

【但這事情也不能很簡單地去評價,並不是所有的戰爭都要怪在統治者的身上。】

【像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這三位都是稱得上千古一帝的帝王。】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千古一帝,此女又一次提到了這個詞。

看來後世對自己的評價並不算太低。

但是這次顯然又是要說他的不是。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千古一帝。

先時說到這稱呼時,劉徹還覺得有些霸氣,沒曾想自己在後世眼中也是這樣的人物。

不過他只略一想就想通了,自己如今這大漢如此昌盛,也擔得起。

但他有點想知道那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績,能擁有那樣的大唐,不是一般人可以的吧?

說不定清楚之後自己也能效其一二,從而超越他。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的目光也被那四個字給吸引了,甚至忽略了「唐太宗」的稱呼,如此說來,自己還是要勝過李隆基的。

他很清楚,李隆基的開元盛世絕不可能是他一個人就能做到的,他的前面定還有其他李唐帝王的努力。

只是那李旦、李治都不知是誰,按時間推算,若是能知道他們的父親是誰應當就知道該著重培養誰了。

這對於他而言是好事,可對於他想培養的人來看卻是個挑戰。

被寄予厚望的太子不是那麼好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