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第1/2页)

這些他都已經知道了,倒也不必再說第二次。

他只要想到這些文人還有那些史官將他自己這麼狼狽的樣子給記下來了他就一陣心悸。

【「妻子隔絕久」,自那以後我就和妻子分開了很久,這裡說的就是他被抓到長安的那一段時間。】

【「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四月的時候他才從長安出發去找肅宗,咱們這裡提到的月份都是農曆也就是古代所說的夏曆,這個要講清楚挺複雜的,完全超出我的 專業範疇了,咱們只要知道這裡的四月已經立夏了就行了。】

眾人早就知道後世的曆法與他們的不同了。

但是此女的意思是後世的四月還沒立夏?

這就有些奇怪了。

不過好在女子還用夏曆,不然他們怕是會聽不明白許多事情。

【「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好不容易到了鳳翔見到了眾人,杜甫穿著麻鞋,衣服袖子都破了,「朝廷愍生還,親故傷老丑。」聖上都感嘆他居然能在那樣的情況下活過來,朋友們也都說他變得好狼狽。】

【好在受了這麼多苦是值得的,聖上封他做了左拾遺,「涕淚受拾遺,流離主恩厚。」杜甫感激涕零地受了左拾遺的官職,雖然大家還在顛沛流離,但他仍舊感念皇恩浩蕩,「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本來這個時候是可以先回家探親的,但是國家危難之際沒好意思開口。】

【想必他要早知道後來會是那個下場,那他還不如就先回家一趟。】

下場?

杜甫一驚,自己是什麼下場?

難道自己在這左拾遺之位上犯了什麼錯不成?

不應該啊,他若能做官,定會兢兢業業的。

【「寄書問三川……鬱結回我首。」中間這一長串都是表達他對於自己親人的擔憂,擔心家人受到戰爭的波及。】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自從去年給家中寄信,已經過去十個月了,「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太久沒聯繫,現在反倒是害怕消息傳來,除了這個「我」也想不到其他的了。】

【「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眼見著國家馬上就能回到正軌了,「我」現在老了,比以前更愛喝酒了,「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我」時常會想,到時候大家慶祝時,我會不會只剩一個人了。】

說到此處,杜甫看了眼身旁的妻子,他有些擔心妻子會責怪自己為了這些而將家人棄之不顧。

事發之後寫那些詩又有何用?

但楊氏根本沒有任何反應,看著巨幕仿佛在看別人的故事。

她一直都是這樣的,即便自己再苦再窮,她也默默地跟在自己身後支持自己。

杜甫心中一動,下定決定絕不會讓幕中女子所言之事發生,楊氏要好好的,他們的孩子也要好好的。

【雖然這首詩是寫給自己家人的,但卻表現了杜甫這個時候對新帝充滿了信心,即便還在顛沛流離,他已經想好了慶祝的場景。】

【但是天不遂人願,杜甫的官途並沒有他想像中的那麼順利。】

【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一個老朋友房管,房管和杜甫算得上是布衣之交,但是他的這位好友卻加速了他政治生涯的失敗。】

失敗?

這才剛開始就失敗了?

杜甫不敢相信,他難道是識人不清?

不該如此才對,到底是什麼原因?

表面不顯,杜甫在心中嘆息了一聲。

【如果非要給房管這個人定性,那他肯定不能算是一個壞人,相反,他的道德質量還是很高的,但卻也自視清高,這樣的人往往在官場極有可能樹敵,他自己和賀蘭進明的關係就不怎麼好,後來賀蘭進明在肅宗面前進言讓肅宗疏遠了房管,緊接著他又得罪了崔圓等人。】

【但是這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房管是唐玄宗派到肅宗身邊的人。】

【李亨這個人沒什麼大格局,並不是什麼絕世明君,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平定了安史之亂,他登基的時候已經四十五歲,在宮裡當了那麼久的皇子,而後又是太子,見的事情多了自然形成了他謹慎的性格,所以安史之亂是他的一個奪權的好機會,事實也證明他是對的,並且他也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但是他登基之後最在意的就是兩件事情,第一鞏固皇位,第二收復兩京,而收復兩京本質上也是為了鞏固皇位,這就導致了兩京收復之後安史之亂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