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感覺床榻都還未睡熱,婚期太短了!兩人前一天才成婚,第二天一早男人竟就離開了,「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此女尤憐矣。」楊氏嘆息道。

杜甫想安撫她,可嘴唇動了動卻不知該說什麼。

只能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雖然這次夫君去的地方不遠,只是離家不遠的河陽,但居然就是守邊前線了。這戰爭都快打到家門口來了,所以女子其實也知道男子是應該去的,若大家都不去何時才能平定呢?】

【但是,「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我們的婚禮還沒有真正禮成,叫我怎麼去拜見公婆呢?這個跟習俗有關,那個時候要三日才算真正成婚。】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父母將我生養,每日都讓我身居閨中,不要出去拋頭露面,「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女兒如今嫁出去了,那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所以啊,不管你是什麼人我都應該跟著你的。】

杜甫想起楊氏跟著自己四處奔波,心中也揚起不一樣的感受。

她既然嫁給自己,於家中就淡了那層聯繫,自己才是她的天,該好生待之定不負她。

只是自己還是得發奮,不能像幕中女子說的那般,讓楊氏跟著自己吃那樣的苦。

她如今算得上是無依無靠,只能依靠自己了。

【你去打仗,去到那危險之處,我卻只能在心中悲痛。「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這裡女子的思想突然一下拔高了。「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我本應該無條件追隨你的嗎,只可惜如今戰場不定,戰事反覆,「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你也不要再為新婚離別悲傷了,好好對敵,「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我不能跟你去,怕女人在軍中影響了士氣。】

「此女當真識大體!」

男子被踹下床兩次後,終於學乖了些,知道自家娘子是喜歡聽人夸女子的。

可沒想到他說完這話就被女子剜了一眼。

「你若想去邊關對敵,我也高高興興送你離開。」

男子被懟了,心中不解自家娘子為何這麼凶,生怕娘子真要將他送走,「娘子這是說什麼呢,如今這太平盛世,哪用得著我一個文弱書生上戰爭?」

「可你看他們,不僅書生,孩子老人都不放過!」

「娘子……」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唉,我本來就只是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兒,好不容易才有了這嫁衣, 「羅襦不復施,對君洗紅妝。」現在就把它脫下來,以後再也不會穿了。再洗掉我臉上的妝容等君歸來。】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丈夫都要走了,她這精心的打扮也沒了多大的意思。】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抬頭仰望百鳥高飛,都是成雙成對的,「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人活一世有許多遺憾,但我對夫君定會生死不渝!】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世間的女子若是都如這般善解人意,那許多煩憂的事情就都沒了。

李隆基想到他一向放在心尖的可人兒也會想要弄權心中就一陣難受。

是不是每個女人最後都想做武后,她們有那個本事嗎?

自己提拔她的哥哥是給她恩寵,真是不識好歹!

【這首詩全篇用女子的口吻講述了新婚與丈夫離別,但是我們只是一看就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男子寫的。】

【在解釋之前我們不能否認此詩本意,杜甫借女子表達了戰爭對普通人民的傷害,也表達了人民在面對戰爭時的那種矛盾心情,他寫的是女子其實是寫的他自己的內心,他希望戰爭可以快點結束,希望那些從軍的征夫可以早日歸來。】

【也正是這種共情,讓整首詩都體現了杜甫對於女子的印象,以及封建社會女子自我意識的喪失。】

杜甫這下是真的疑惑了。

他在心中默念了好幾遍,實在看不出這首詩有什麼問題,甚至覺得寫得還不錯。

就內容而言,不僅將當時的情況寫清楚了,而且此女的形象也是十分鮮明,讀了能瞬間讓人對她這種精神產生敬意。

可幕中女子似乎是持批評態度的。

女子的自我意識?

似乎於此有關。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