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第1/2页)

就像女子之前所言,這世間萬物都是矛盾的,有好的一面也總有壞的一面。

所以他們如今到了此處,就算萬般不好,也有諸多好的方面,當知足了。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等侍女賣了珠子回來我們再一起牽著藤蘿補屋子,「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她不喜歡摘花裝飾自己的髮飾,反而覺得那寒柏憨態可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日暮降臨,她倚在竹邊,寒風輕輕吹動了她的衣裳。】

【杜甫沒有去寫女子後面是什麼結局,有沒有回到家中去,亦或是在這山谷之中有個什麼樣的結局,一切便由我們自己想像,正如他所留下來的詩讓我們自己思考一般。】

公元744年,杜甫原還想著把自己先前的詩句都翻出來加上序言。

但聽女子一說他又歇了這心思。

似乎能讓人有許多不同的想像也是不錯的。

善惡是非到底誰說得清?

更何況是這種細枝末節的東西。

【杜甫在秦州可能詩興大發,也可能寫詩就是他在寫日記,總之短短几個月寫了不少的詩,就《秦州雜記》就有二十首,除了秦州的風土人情還有動亂的時局和杜甫的苦悶。】

【由於時間關係,我並不能慢慢地與大家一同欣賞,我們只需要知道他在秦州時的狀況與心情就可以了,至於詩歌大家可以下來自己了解。】

【不過為了感謝大家的喜歡,我也可以給大家錄古詩詞鬧鐘,如果需要的話點1,不需要的話點2就可以了。】

女子說完巨幕上左右出現兩個選項。

眾人都不敢擅自行動,因為他們都不知道鬧鐘是什麼東西,是一種很鬧的東西?

但如果是為了感謝,應該不是什麼壞東西吧?

【然而雖然留下了許多的作品,但杜甫在秦州的日子並不好過,甚至可以說是食不果腹,越來越窮。】

【於是杜甫開始尋找新的去處,最後到達了當時相對安寧富庶的成都。】

第57章

杜甫(小修)

【在唐朝的時候,成都算是比較繁華的城市,尤其是在安史之亂後,成都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和平,要不然當時唐玄宗西逃也不會選擇成都了。】

【杜甫來到這裡一開始過得並不容易,他相當於是逃難過來的,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的幫忙,就連成都草堂都是親朋好友眾籌來的。】

眾籌?

是眾人一同籌錢的意思?

想了想那時杜甫的狀況,想來大抵應當也只能如此了。

杜甫問:「家中還有多少銀兩?」

家中錢財都是由楊氏管著,但杜甫也是知道些的,按理來說他們如今的銀子該是吃穿不愁,想來當是自己出去與人交往將銀錢用完了才會落到那樣凡事都要旁人幫忙的下場,不能再如此了。

平日裡節儉些,儘自己所能就好。

左右即便那般努力,到最後不也一事無成?

杜甫決定了,他依舊會去參加科考,他相信看了巨幕,聖上當會有所改變,而自己這名聲也足以讓聖上信任,再試試,萬一能成呢?

「杜郎放心,家中銀錢尚足,不必為此煩憂。」楊氏道。

杜甫心中微動,楊氏總是這樣,不管何時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性子,一直在他的身後支持著他。

「若是 有何困難,告訴我,別一個人扛著。」

【但就是在這麼一個簡陋的草堂,杜甫度過了他晚年的一段還算悠閒的時光。】

【他的草堂臨水,屋中能看到西邊的雪山,「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那個時候看到這樣的風景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那時候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工業污染。】

【因為空氣品質的原因,現在想要看到那樣的景色已經很難了,但也不是完全看不到,近幾年空氣品質有所改善,幾乎每年春天天氣好的時候也是能夠在成都看到雪山的。】

「快看,那……那是?」

巨幕中,先時看到過的預告中那些方形的盒子又出來了。

女子說那是什麼?是高樓大廈?

後世之人都是住在那高樓大廈里嗎?

那麼多的盒子能住多少的人?

這後世的人這麼多?

這些人是長命百歲了嗎?

工業污染是何意?

空氣品質又是什麼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