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第1/2页)

然而他們吐槽歸吐槽,女子說話時他們卻還是專心致志地聽著。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兩岸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對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一般。而這一葉孤舟就是詩人所在的舟。】

【這首詩雖然看著很簡單,但是在講此處雄偉壯闊風景完美呈現的同時,又表現了詩人的無拘無束地自由行者的形象。】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原來是那樣的場景。

李白從前在心裡想的如今呈現在了巨幕上,讓他十分驚喜。

若是能將他所有的經歷以詩畫記錄,當也意義非凡。

第65章

李白(小修)

【公元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前往揚州等地。後來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

多少?

三十萬金!

唐前各朝各代,許多人都驚呆了。

那可是三十萬金啊!

眾人驚嘆於李白的富有,也驚嘆於他的仗義疏財,畢竟財富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他怎麼就如此輕易地給予他人呢?

他們原都在想唐朝人為何都有那麼多的銀子漫遊,現在看來,身處大唐盛世的他們是真有錢啊!

即便是後來窮困的杜甫開始也是極為富有的。

為何李白不接濟他呢?

難不成又是隨意自誇之語?

【李白一向仗義疏財,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他的交友圈,那李白的銀子從哪兒來的呢?】

從哪兒來的?

難不成不是家中得來的嗎?

也是,他的父親不是獲罪了的嗎?家中條件定然不好吧。

【李白這一生幾乎都在遊山玩水,他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幾個方面,首先是家中,據說他父親是個鹽商,當然了這事情正史中並無記載。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家世不管是正史還是從他的作品中都很少提及。】

【他曾經在《送楊燕之東魯》中說,「我固侯門士」,意思是說自己是官宦世家,這說法歷來存疑,但是《舊唐書·李白傳》中有他「父為任城尉,因家焉。」的記載,這麼說的話也算官宦世家。】

【但為何李白寫了那麼多的作品都沒怎麼提及,而《新唐書》甚至沒提李客的名字呢?】

【這就不得不提我們之前說過的他父親獲罪的事情,我們大膽猜測,或許李白的父親曾經做過官,然後獲罪從商,這「士農工商」,古代商人地位是最低的,所以他沒大肆宣揚自己的家庭倒也合理。】

【當然,這一切只是咱們的猜測,但可以肯定的是,李白當時的生活條件應該是不錯的。】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嘴角抽了抽,猜測得夠大膽的。

這些與他的詩文也沒太大關係,倒也不必細說。

首先是家裡,還有哪裡呢?

【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如果是我們,我們會怎麼寫這個詩句呢?小時不識月,呼作大木盆。】

【白玉盤長啥樣,許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見過。】

聽聞此言,眾人都默默撇嘴不說話。

難怪會有「揚杜抑李」之說,那杜甫貧困,寫出來的作品都是為窮人考慮,但李白的詩句離他們太遠了。

【其次是李白的人緣好,他結交權貴,雖然沒能讓自己做上自己想要的官,但是卻認識了不少的達官權貴。】

【俗話說得好,「出來混的那都是要還的。」他仗義疏財,遇到困難時朋友自然會幫一把。】

【但是這些在正史中幾乎沒什麼記載,我們只能憑藉一些文獻猜測,就拿我們熟知的汪倫來說,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記載,汪倫是個豪士,也是李白的粉絲,邀請李白去他家,走時送了李白名馬八匹,官錦十端。李白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汪倫這個正史上都沒有名字的小人物名傳千古。】

【當然了這只是傳說,很多人都覺得這汪倫只是一個普通農民,但不管是真是假,這樣的事情應該也是有的,所以李白的朋友們也是他的財政來源。】

如此說來,倒是不好接濟杜甫了,總不能慷他人之慨。

但是都是結交權貴,為何李白就如此成功,那杜甫怎麼就那麼悽慘呢?

眾人都十分疑惑。

【李白還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