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李隆基這些年過得仿佛就是這樣的日子。

有時晚上宴飲歡快,第二日錯過時辰便連早朝都不想去。

歡樂為何不能永遠繼續,這是連吳王夫差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啊。

若女子不說,他根本不可能想到這首詩是諷刺自己的,這李白倒也識時務。

但這時候識時務有何用?

不如直接寫出那「一騎紅塵妃子笑」之語,那他定能知道。

可仔細一想,若是在巨幕出現之前,李白敢直接這樣寫他,他就能直接將李白下獄。

【這裡李白寫的倒也還是宮廷奢靡,但又不同,宮廷宴飲本該是歡快的熱鬧的令人興奮的,但這首詩中李白怎麼寫的呢?】

【他寫烏鴉棲息、寫青山銜日、寫秋月墜江,卻根本沒有詳寫宴飲情況,整個氛圍就給人一種日薄西山之感。】

李白竟如此敏銳嗎?

李隆基最近精神不濟,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許多做法。

早在那時李白就已經預測到後面國將陷入混亂之中了?所以想盡辦法來到他的跟前想要力挽狂瀾?

想著李白在他跟前的那些日子寫的詩句,李隆基陷入沉思。

然而李白並沒有那麼神,當時他不過懷古有感。

若他真能預料安史之禍,拼死也會勸諫聖人的。

可問題就在於,他那時只是隱隱感覺到與天寶初年的不同,並沒有真的看透什麼,還只是想著讓自己功成名就。

【李白的吳越之游整體來說應該還是比較歡樂的,雖然有些懷古感傷之作,但這時的他還年輕,並沒有遭受過太大的挫折,也還未去長安感受那些人情世故,他在這裡寫了許多酬謝、贈別、宴遊詩,比如這首《金陵酒肆留別》。】

說得沒錯,散金三十萬,能不歡樂嗎?

整日裡都是飲酒賞景,都快讓許多天寶年間的人們忘記安史之亂的事情了。

李白的經歷與詩句才是他們現在的生活。

至於什麼安史之亂,就像是一場噩夢一樣,幾天過去了,他們的日子還是如同從前,只不過茶餘飯後多了一些談資罷了。

只是聖人都如此重視,安祿山等人被砍頭這事情也已經傳得到處都是。

就算他們不想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

要變天了。

【這首詩雖然是語別,但是並沒有太多的愁緒,體現了李白的豪放灑脫。】

【「風吹柳花滿店香」這一句寫得很妙,尤其是香一字,不同的人看到會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柳花」,是指柳絮,我個人認為柳絮這種東西的存在就是為鼻炎而生,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作用,我想古代應該也是,只是他們不知道鼻炎是什麼而已。】

【但李白居然說「柳花滿店香」,你認真的嗎?】

所以鼻炎到底是什麼?

女子明知他們不懂,為何不解釋?

「鼻炎,難不成是錯喉?柳絮入鼻便有錯喉。」

「哦,原來如此啊!」眾人恍然大悟。

但李白為何說柳花香呢?

【對於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比如李白心情好,即便看著柳絮,也覺此物有了香味。也可以說香的並不是柳絮而是店中的酒。或許也可以兩者結合,這種詩句怎麼高興怎麼解釋,這就是語言之美,它不要求像史書那樣用詞精準,適當地運用陌生化的不符合既定規則的詞句會讓人覺得新奇有意思。】

唐,元和年間。

陌生化的詞句,自己的詞句有夠陌生化嗎?

李商隱舒展的眉頭又輕輕蹙起,他總覺得自己的詩句還差點意思,難道就是少了些陌生化?

所以感覺不是很新奇?

可是要如何才算新奇呢?

他看了看自己剛寫下的一首詩,似乎……也還算新奇?

【當然了,這樣的陌生化不能不限制地用,有時候一篇文章當中可能出現一種新鮮的表達會讓人覺得眼前一亮,但是陌生化的詞句會讓人產生閱讀障礙,就像李白的這首詩,我們讀到花香這兒停一下,然後下一局「吳姬壓酒喚客嘗」我改個說法,「吳姬壓酒領客唱」,可能大家又會去糾結「領」、「唱」的含義。】

【這兒我隨便舉的例子,你怎麼解釋都可以,我就不說我的想法了。作為一首詩,如果每一句都是這種,可能就會勸退一些人了,覺得讀起來有些不順暢,但假如是《離騷》這種長詩呢?是幾千字的古文呢?還有人讀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