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第1/2页)

可萬萬沒想到會是後來的結局,但是李白並不後悔,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不去做,那他才一定會後悔。

至少,他試過了。

【他在這裡寫下《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據郁賢皓考證,衛尉張卿是一個人,很有可能就是玉真公主的丈夫。】

【不管怎麼說,李白得到這個機會都是很不容易的,於是他寫了許多有關玉真公主的詩,希望能通過玉真公主實現自己的理想。】

【「秋坐金張館……沉沉憂恨催。」前面幾句渲染了當時陰鬱的氣氛,但好在他們的日子也不算難過,至少有酒為伴。「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自從知道自己的結局是因何緣故,曹植就真不敢放肆飲酒了。

不僅是他自己不喝,就連看到好友飲酒,他也想時常規勸,好友都說他太過小心,只有他和楊德祖清清楚楚地知道女子那些話不是危言聳聽。

他們確實該小心謹慎些。

如今看到他欣賞的李白那般愛酒,也緊張起來。

李白不會飲酒誤事吧?

畢竟杜甫都有喝醉了爬到人床上去罵人的時候,著實令人煩憂啊。

【「吟詠思管樂,此人已成灰。」「我」吟詠以懷念管仲和樂毅,但是他們已經不在了,「我」只能喝著悶酒以古人自勉,現在到底還有誰在乎才華啊?「獨酌聊自勉,誰貴經綸才。」】

【這幾句就只差說自己才華橫溢了。但接下來的一句更加明顯,這才是李白,有什麼話就直說。】

【「彈劍謝公子,無魚良可哀。」「我」學著馮諼彈著劍柄歌唱,「長鋏歸來乎,食無魚!」真是悲哀啊!】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輕輕笑了一聲。

這就是李白,實在狂傲不羈。

能像他如此直來直往的人實在不多了。

或許真如李俶說的,把他放到鴻臚寺或國子監是最適合他的,或許兩邊他都可以做,能忙起來方不負他這大鵬之志也。

【這一句是個典故,戰國時期,孟嘗君門下有個叫馮諼的人,他很窮,孟嘗君問他有什麼專長,他說沒有。後來,他彈著劍柄唱歌,「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魚吃。」孟嘗君知道了就給他魚吃。過了幾天,他又唱:「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車坐。」孟嘗君又給他車坐。又過了幾天,他唱:「長劍,我們回去吧,沒有能力養家。」孟嘗君又派人去給他母親送東西。自此他多次為孟嘗君做事,幾乎沒出過差錯。】

【這就是著名的「馮生彈鋏」,用來表示自己得不到重用,想要離開了。李白用這個來表達自己想要獲得重用的心情。】

破廟中的柴火越燒越旺,燒得李白整個人都像是要燒起來了一般。

但是他毫無反應,已經沉浸在了巨幕的世界之中。

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是孟嘗君。

若是天下人才都能得到重用,這世間便少了許多的悲情。

【這其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其一是差不多的,只最後一句「功成拂衣去,搖曳滄洲傍。」很李白,還沒開始已經想著功成身退的時候了。】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李白還挺像陶淵明的,不同的是,因為當時的大環境,陶淵明對於入仕這件事情是抗拒的悲觀的,一心想隱居的,而李白卻是樂觀的充滿了希望的,而且他似乎是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就大業的。】

這樣說著,連李隆基都為李白的雄心壯志而感到尷尬。

像他這樣的人,失去了機會即便心中憤懣也常是裝不在意。

希望慢慢落空的心情一定不好受。

他或許可以給這些充滿鬥志的人多一些鍛鍊機會。

【李白一向是樂觀的,他寫的《贈新平少年》借韓信之事自喻,充分地體現了他的樂觀精神。】

第69章

李白(小修)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近些日子以來,韓信心中總有不詳的預感。

眾人看他的眼神似乎也不大對。

如今陛下已經登基,他雖得到封賞,卻有些被敷衍,看來陛下是真打算對他動手的,而且還派人盯著他,難道以為他不知?

韓信本想直接離開,但是他又有些想不通,自己明明如此功勞,為何就一定要功成身退?

蕭何也總說沒什麼問題,讓他安心。

可他自己手中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