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第1/2页)

【誒,但韓信可沒這麼做,他「屈體若無骨,壯心有所憑。」他看起來沒有骨氣,但卻心懷雄心壯志。】

【「一遭龍顏君,嘯咤從此興。」遇到漢高祖劉邦後,從此就叱吒風雲,「千金答漂母,萬古共嗟稱。」他還對幫助過他的漂母報以千金,獲得了萬古稱頌的美名。不僅如此,據《資治通鑑》記載,他這時候還找到了當初讓他受胯下之辱的那個屠夫,不僅沒有殺對方,還給了對方官做。】

「這韓信是個人才。」劉邦誇讚道。

劉邦原是擔心韓信會功高蓋主的,他那個性子是做得出那事情的人。

但被幕中女子說出來後,韓信就收斂了許多,倒是叫他有些不好處理了。

韓信最好是不會有什麼動作,否則他不會手軟。

後世一個詩人都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他可真是胡塗。

【這個龍顏君就是指漢高祖劉邦,《史記》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其實在韓信被殺之前,他和劉邦的關係應該算是比較理想的上下級關係,即便被剝奪兵權。】

【只可惜韓信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不僅不退,還主動問劉邦要封賞。他恃才傲物,在劉邦的默許之下,蕭何將他騙入了宮中,被呂后派人將其殺害。】

【如果不是蕭何一直舉薦韓信,韓信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也是因為蕭何,他身死長樂宮。所以我們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只覺被雷劈中一般。

蕭何……竟是他嗎?

早在當初蕭何幫助他得到陛下的重用,韓信就十分感激對方。

在他看來,如果沒有蕭何,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

可為何,蕭何為何要騙自己?

韓信想不通。

而另一邊的蕭何終於知道了自己一直以來困惑的問題的答案。

但是這答案並沒有讓他輕鬆下來,說到底女子的意思就是韓信的死與他有莫大的關係,這叫韓信聽了如何想,叫其他人聽了又怎麼想?

他糾結片刻,還是打算去找韓信。

【「而我竟何為?寒苦坐相仍。」而「我」現在呢,只能在這 寒風中孤零零地坐著,「長風入短袂,內手如懷冰。」寒風入袖,手冷如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寧見矜?」新朋故友都不理解支持「我」,「摧殘檻中虎,羈紲鞴上鷹。」「我」就像那被囚禁的老虎和那被拴住的雄鷹。】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女子正說著,破廟外就吹來一陣風,將火星子直往李白身上吹。

他如今依舊是孤零零的,懂他的人不多。

但他知道,他不會一直是那檻中虎、鞴(gou)上鷹。

他總有一天會翱翔九天。

不知這幕中女子是如何選詩的,這首詩不過是他為了自我安慰隨意而作,並不大好。

【「何時騰風雲,搏擊申所能?」什麼時候才能搏擊長空,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這首詩前半段詠史,後半段言志,李白認為自己有韓信之能,但卻沒能如韓信那般得到賞識,心中愁苦才寫下這首詩,可即便心中有著愁緒,李白依舊認為自己可以騰風雲、申所能。】

李白捨不得挪位置,只在風歇之後,輕輕地撣了撣身上積的灰。

他感覺幕中女子此言有些不對勁。

樂觀這詞在女子口中說了許多次。

此時的他依舊樂觀,難道不對嗎?

思及此,李白輕嗤一聲,倒也不必想如此多,就算此路不通,還有其他的路。

何必憂愁呢?

【這首詩其實很簡單,但他評價不怎麼好,明代唐汝詢說這首詩「詞淺意露,太白下品。」但是它卻能夠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李白的心路歷程,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李白的其他作品。】

【在終南山,他還有一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風格與他其他的詩歌有些不同,《唐宋詩醇》里說此篇,「逼真淵明遺韻」。】

東晉。

這是何意?

意思是李白的詩句跟自己的很相似嗎?

陶淵明想了想看到過的李白的詩歌,跟自己的詩歌差別還是挺大的。

李白詩中的那種豪放氣概是他不曾有過的。

【這首田園詩以飲酒與田園為題材,我們說田園詩派脫胎於晉代陶淵明,後世基本所有的田園詩都能看到陶淵明的影子,這首詩也不例外,但是依舊帶了李白的英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