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第1/2页)

輞川。

王維也挺欣賞李白這詩的。

單從他描繪的場景來看就給人一種寧靜之感,是李白的其他詩中沒有的。

但他這詩句受陶淵明影響太大,多少失了他自己的味道,不過卻有陶淵明的韻味了。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回頭看來時的小路,山林蒼翠。這兩句寫景,增添了詩歌的畫面感,也表達了作者對終南山的不舍與眷戀。】

【而他這是要下山去哪兒呢?「相攜及田家」,這個相攜咱們也不知道他攜的是誰,可能是路上碰到的斛斯山人,也有可能是月亮,但我個人覺得是月亮的可能性大些,因為他並沒有提偶遇之類的話,是月亮的話與前句聯繫起來也更加的流暢。】

東晉。

陶淵明微微頷首。

這樣解釋倒也不錯,攜月而游,不孤獨也不顯紛擾。

仿佛不在凡塵之中,不負他仙人稱號。

【「童稚開荊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孩童出來打開了簡陋的院門。外面看著簡簡單單,一派鄉間野趣,進去一看,「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竹林、小徑,環境清幽,而那青蘿也像是在歡迎「我」一般,輕撫著「我」的衣衫。】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白記起了那院中的青蘿。

晚間的露水沾濕了衣擺,雖有些涼意,他當時卻沒在意。

想著能與好友對月飲酒,暫去憂愁,便什麼都不想管了。

突然又想飲酒,可酒壺已空。

無酒無月,今日這夜終究是無趣了些。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詩人和好友共同飲酒暢談,得到了暫時的休息。此處的休息可能是身體上的休息,為理想而奔波是很累的,但可能相對於身體上的累,心中更累,所以也有可能是心靈的休息。】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放聲歌唱這清幽之景,等唱完,星星變得很稀,夜已經深了。】

唐,元和年間。

李賀能想像那個場景,其實他也是一個很愛酒的人。

但總免不了醉而傷身。

不過尋著好友一起,像李白那般高談而歌,看起來實在暢快!

他雖然想著為了身子以後少飲些酒,可這時心又開始癢了。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詩人與好友都醉了,兩人都很開心,開心得忘了俗世那些煩惱與得失。】

【忘機是道家術語,意思是忘記塵世煩憂。】

【然而正如李白自己所說的,「舉杯消愁愁更愁」,他雖然似乎暫時借酒和與友暢談消除了自己的煩惱,但只要他一天沒能實現「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他就不可能真正地完全陶然忘憂。】

第70章

李白

【李白想與玉真公主結識未果,這是他在終南山遭受的又一次打擊,他深感此路艱辛,而《行路難》就是他遭遇坎坷後發出的感慨。】

【行路難是樂府舊題,出自民間歌謠,一開始就是字面意思,用來感嘆大自然道路的艱辛,後來慢慢地轉變為感嘆人世艱辛,往往蘊含不平之氣,又被稱為不平之曲。】

【現存最早的是南朝文人鮑照的《擬行路難》,鮑照、顏延之和謝靈運一起被稱作「元嘉三大家」,這三個人的作品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其中顏延之終身棲居朝堂,多寫應制之作,埋沒了他的才華,而鮑照出身寒門,為寒士鳴不平,感情十分強烈,這也是為什麼後世會更加推崇鮑照的緣故。】

東晉。

這段時間顏延之的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所有人都來問他陶淵明的行蹤,他每日都得應付許多人,不知二字都說膩了。

所幸是讓元亮離開了,他都能想像若是元亮在此處恐怕直接對這些人視而不見,到時又得罪這些人,鬧得不會有多愉快,而且元亮定會不自在。

但把他藏起來了,自己就成了這些人的目標,想來謝靈運那邊也不怎麼好過。

只是這鮑照又是誰?

先時聽到幕中女子提及,他都沒想到此人還與自己有關係,他可不認識什麼鮑照。

可說到這事,他才恍然明白自己在後世的名聲不如元亮和謝靈運,就像許多人認為李白不如杜甫一樣,他的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也不如他們。

是這樣嗎?

可即便如此,顏延之也不會因此放棄自己的道路。

多少人想入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