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第1/2页)

大不了又從一個小兵做起。

人活一世,為的是什麼,不就是個問心無愧,不就是個暢快嗎?

【從這裡開始,又是李白創作生涯的一個轉折點,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他在宮裡寫的詩和以前寫的詩,等他被賜金放還後,所寫的詩句又有不同。】

【人生經歷是會影響創作的,詩仙李白也不例外。】

東晉。

這麼說,這段時日李白的作品就沒那般靈氣了?

顏延之記得先時幕中女子就是那樣說自己的,因為一直身處朝堂,作品主題便不如那般深刻。

還是說詩仙李白能將應制詩寫出仙氣?

【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隨後命待詔翰林。冬天的時候,侍從溫泉宮,溫泉宮也就是後來的驪山華清宮,李白寫下《侍從游宿溫泉宮作》、《溫泉侍從歸逢故人》等作品。】

【《侍從游宿溫泉宮作》主要就是寫宴會的,「清樂九天聞」,只一句就能看出唐玄宗在溫泉宮的日子。】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還是不明白,自己這日子怎麼了?

自己貴為帝王,難道不能有點自己的歡樂宴飲?

他沉默半晌,微微地嘆了一口氣,近乎不聞。

其實他也明白。

自己若只是尋些樂子,哪怕是好色,即便有人不喜,也不敢如此這般地編排自己,問題在於自己在歡樂的同時沒有注意到百姓疾苦。

這個道理也不知李俶懂了沒懂,還得敲打敲打他。

自己始終是老了。

【在《溫泉侍從歸逢故人》中,他寫「漢帝長楊苑,夸胡羽獵歸。」當初,揚雄陪伴漢成帝在長楊宮羽獵,獻上了文采斐然的作品,「子云叨侍從,獻賦有光輝。」今天,我陪皇上在驪山溫泉羽獵,也獻了文章。「激賞搖天筆,承恩賜御衣。」皇上激賞我的生花妙筆,當即賞賜了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飛。」以後我一定向皇上推薦你,我們一起青雲直上!」】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揚雄?

如此聽起來,大漢後世應也發展得不錯。

李白這詩雖然相比他其他的詩規規矩矩,但能在此時提到,說明他覺得大漢是能與盛唐相比的。

那時的大唐還是可以的吧,只是唐玄宗頹勢已顯。

不會這漢成帝也是吧?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揚雄寫《長楊賦》的背景,公元前12年,元延元年,漢成帝為了在胡人面前誇耀大漢物產豐盈,圍了一塊地方把動物放進去讓胡人捉,但是百姓們因為被占了土地而得不到糧食,所以這其實應該是一篇諷諫之作。】

劉徹原本還在想他為何要說什麼漢成帝,不說漢武帝,難道此時的大漢不好?

聽到這裡他才明白過來,甚至覺得晦氣,幸虧沒說他。

他就覺得「夸胡羽獵歸」這句詩有點怪怪的,原是這意思?

所以是怎麼了?

誇耀大漢物產豐富用得著搞這麼多亂七八糟的?

真是豈有此理!

那些胡人有什麼資格來他們的地界圍獵?

瘋了嗎!

【要不然李白在這裡自比揚雄是什麼意思呢?他就是一身的反骨,跟杜甫一樣,明知道聖人可能不愛聽,就偏要說。】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樣的話,總要有人說的。

李白和杜甫同時想道。

他們豈能因為怕被責罰,就當看不見聖人的過錯?

有了錯不讓人提,還算什麼明君?

【隨後在《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中,李白清楚地寫出了在唐玄宗身邊那些權貴們趨炎附勢的嘴臉,而李白自己根本不屑與之為伍,他此時的心情就像當初做官的陶淵明,在沒有做官的時候拼命地想做官,可是一旦為官,就不可避免地看到更多更現實的東西,他們就開始幻想隱居。但是這可是李白好不容易才獲得的入仕機會,他怎麼捨得放棄?】

東晉。

陶淵明對此真能感同身受。

一入仕途便不可避免地與那些醜惡嘴臉交往,讓人一天也不想待。

但是從古至今,成大事者都是從進入仕途開始,所以他們又不得不去嘗試。

左右他也試過了。

如今也沒什麼不好。

誰說人就一定要成大事呢?

【「少年落魄楚漢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