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頁 (第1/2页)

這李白是真欣賞陳子昂啊!

說來還真是奇了,她一心想自己這朝能有幾個能人,可等了這麼久就說了這麼一個自己一向不喜的,也不知那賀知章有無問題,她掃了下首一眼,沒說話。

倒是陳子昂之事……她也非那般小氣之人,還是知道江山社稷更重要。

也是時候給陳子昂升官了。

但能否抓住機會,全看他自己了。

【「雲天屬清朗,林壑憶游眺。」天高氣朗,想起了林壑間的謝朓,這裡應該是指的仕隱宣城時的謝朓吧,那時候謝朓也陷入了想隱又捨不得仕的那種尷尬局面,這大概也是李白此時的心情,他說,「或時清風來,閒倚欄下嘯。」有時清風徐來,他就閒倚著欄杆放聲長嘯,這應該是想起了隱居生活。】

東晉。

陶淵明心態更加平和了。

與他一般陷入糾結之中的人太多了,聖人尚且無法心想事成,何況他們這些芸芸眾生。

人生有遺憾才是正常的人生,他們沒辦法改變,那就選擇自己最適合的道路便是了。

不必強求也不必自責,人世間自有法則,勢單力薄,一個人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世間一切的。

【果不其然,下一句,「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嚴光在桐廬溪畔垂釣,謝靈運遊歷山水,「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什麼時候才能功成身退,山間垂釣呢?】

【從他最後這幾句來看,他隱退的心情已經比之前更加急切,但是卻還沒有完全放棄功成身退的理想。】

都這樣了,李白還沒放棄。

這讓眾人想起了徒步而行北上尋找明主的杜甫。

這是兩個怎樣的悲人?

即便心受創傷,他們兩人始終對君主充滿了希望。

許多唐以前的人更加好奇天寶年間的生活到底是何模樣。

除了那繁華街道,還有什麼他們所沒見過的令李白和杜甫等人魂牽夢縈的東西。

可他們心裡也隱隱清楚,那東西根本看不到,不過是他們那難以達成的理想罷了。

【但是天不遂人願,李白的性格決定了他根本沒辦法一直做一個只能討上者歡心而無實權的寵臣。公元744年,這一年,唐玄宗改年為載,時年天寶三載,據《唐大詔令集》記載,是因為唐舜時期用載,所以他才改的,他把自己自比為唐堯、虞舜這樣的賢君,認為自己已經創造了太平盛世。】

【這一年李白上疏請還山,玄宗賜金放還,他寫下《東武吟》留別翰林諸公。】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終於說到這一年了。

李白離開長安時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留別翰林諸公,其實真正捨不得他的又有幾人呢?

沒能得聖人垂青的嫉妒他,得了聖人垂青的忌憚他。

他在官場,除了舉步維艱四字,還能有別的形容嗎?

所幸他並非委曲求全之人,不與那些人搏鬥已經算他心胸寬廣。

李白嘆息,好吧,他承認,他是害怕被聖人責罰。

他希望聖人留下他,予他重用,可聖人沒有。

如今呢?

他能等到那一天了。

可是幕中女子的話,還是讓他十分難安。

除了依靠君主,若他們還有其他法子就好了。

可他還未成仙,也不能將人點化成仙。

【這首樂府詩將李白這幾年的經歷進行了一個全面的總結。】

【「好古笑流俗,素聞賢達風。」他信而好古,他嫌棄流俗仰慕賢達,「方希佐明主,長揖辭成功。」他希望輔佐明君希望功成身退,而後寫他供奉翰林的經歷,他聲名鵲起、寶馬鮮衣、半為君側、驪宮對酒、獻賦溫泉、談笑王公。】

李白訕笑。

好一個功成名就之相啊!

這首詩他才寫不久,閉著眼睛都知道是哪些詩句。

女子提到的這一段,其中每一個字都是他曾經的夢想。

若以此而論,他是否也算是達成所願了呢?

顯然,他自己都無法自欺欺人。

【然而,「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李白辭官別金馬,如同飛蓬落天涯,「賓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桌案上的酒杯也空了,往常熱鬧的門前也沒了賓客。】

正是如此,這世間就是如此的。

沒有牆倒眾人推已經是很好的了。

門庭冷落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