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第1/2页)

【男生可能不大明白花這個東西在女生心裡的浪漫意義,幾乎沒有女生是不愛花的,李清照亦是如此,其實她不止是在這段時間寫花,甚至可以說是寫花無數,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他們位於青州的院子都是李清照叫人打理的,院中種下了好幾株梅花。

梅是許多文人都愛的,趙明誠也知道李清照喜歡,倒也沒太在意。

以往冬日,見李清照喜歡踏雪賞梅,他也總勸李清照莫要著涼,倒是顯得有些不解風情了。

【這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寫女主人公買花、戴花的場景,描寫生動活潑,充分地顯示了女主人公恣意瀟灑的性格。】

「哎呀,這木蘭花戴在頭上嗎?那麼大一朵,不成花怪了嗎?」

有些唐宋以前的人們還不懂詞的真正構成,雖聽女子解說過許多,卻還是不由地把詞當成樂府詩來看待,於是有些不太能讀懂的人便以為這首詞便是寫的木蘭花。

「這可不是木蘭花?沒看到一枝春之句嗎?」有人看得懂,連忙嗔怪。

「不是寫了木蘭花嗎?」

眾人吵嚷間,女子就已經給出了答案。

【首先,減字木蘭花只是一個詞牌名,大家不要以為這首詞是寫木蘭花的,它只是一個詞曲調的名字而已,所以並沒有限定題材與創作內容,蘇軾創作了十多首減字木蘭花,其中題材特別廣泛,有寫景、酬贈、詠物、遊戲等等。】

原來如此,原來這詞與樂府詩是不同的。

樂府詩一般限定了固定的內容的。

【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這一首,「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在賣花的擔子上,買了一枝待放的梅花。「一枝春」常在古代詩詞中指代梅花,它最早出現在南朝時期陸凱贈予范曄的一首五言詩《贈范曄》中。】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自此「一枝春」就用來代指梅花和贈別。】

「瞧吧,我就說了,此一句與木蘭花無關,陸凱之詩如此有名,竟有不知的,當真俗人也。」方才那人的話得到了證實,便越發地趾高氣昂起來,惹得另一人面紅耳赤,暗下決心得多讀點書。

他們讀書人之間時常如此,學業精的總愛嘲笑不善學之人。

可偏偏人是有真才實學,就是強詞奪理,也說不過人家去。

【「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清晨的露水在色彩鮮艷的花色中留下痕跡,讓花也顯得楚楚動人。】

【這上片主要就是寫賣花,賣花郎挑著擔子將春色送到了大街小巷,讓人感受到一片生機,原本生機勃勃的場景該是讓人也如同新生,可是作者卻換了個角度將梅花擬人化,說這被折的梅花淚染輕勻,更突出了詞人的愛花之情。】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前朝愛花者眾多,這後世亦是如此。

然而前朝愛的是那些梅蘭竹菊,後世還是那些。

周敦頤不理解幕中女子所強調的幾乎沒有女生是不愛花的是何意,男子就有不愛花的嗎?

在他看來還是少數,畢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雖說他覺得愛梅的人太多,顯得有些俗氣,就如同許多隨波逐流的人一般,但他得承認這李清照的描寫還與旁人略有不同,是帶著點女子的韻味在裡邊的。

說不出哪裡不同,可女子的詩詞確實與男子擬作有些不一樣。

他想,等他下來了可以多看看,探查其中奧秘。

然而不僅是他,李白、杜甫,還有許多其他的文人也都在思考這事情。

他們都是寫過女子口吻的詩詞的,先時還特地被幕中女子拎出來說過,他們也想知道女子的想法到底與他們有何不同。

可如今一看,不也是如此嗎?

買了花,不還是為了給郎君看?

不過似乎也不是,李清照有這樣的詩句,但他們也沒法忘了先時講過的李清照的詩詞。

她可以談 史論今,她也有自己的遊玩生活。

或許在她的世界裡,並不是以夫為天的,但這首詞顯然有那意思了,得再往下看看才能更好地得出結論。

【而在清晨的早上能有閒情逸緻買花可不是我們這種996、007可以做到的,足以證明女主人公生活的閒適安逸。】

996?007?

此非年份乎?

他們聽著幕中女子的話能知道這幾個符號所代表的數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