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王維已經把這首詩翻來覆去地讀了許多遍,自己也覺不錯,他甚至為這首詩畫了一幅畫,將詩題於旁側,更覺滿意了。

【《送元二使安西》是贈別詩,由此而作的《陽關三迭》也是送別曲,奏之以表達關懷、留戀,可是再怎麼留戀,那人還是沒有留下。】

巨幕中適時地響起有些悲傷的樂聲。

每次都是如此,只要他們心中剛有些波動,巨幕中總能很快有樂聲傳來,而且隨著他們的情緒不同,樂聲也有所變化,當真是神奇。

眾人都很唏噓,一對壁人竟因為區區小妾就鬧成這副樣子。

一時間竟不知該說李清照不懂事,還是該說趙明誠是個忘恩負義之人。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武陵人是指的劉義慶《幽明錄》中的一個故事,相傳在漢明帝時期,劉晨﹑阮肇一起天台山採藥,兩人在山上遇到兩個仙女,然後與其行男女之事,半年後回家發現親人都不認識了,後來他們再回天台山就再也找不到仙女了,這裡指的就是遠去的愛人。】

【秦樓就是我們所知的秦樓楚館的秦樓,但秦樓一開始指的並不是煙花之地,而是春秋時期秦穆公為自己的女兒弄玉修的一座吹簫的樓,後來弄玉嫁給一個叫蕭史的人,兩人在這秦樓中吹簫引來了鳳凰,所以這裡又叫做鳳台,後來兩人在這鳳台和鳳凰一起飛走了。】

【這句的意思應該是說,念著遠去的愛人,詞人在這原本應該兩人一同作樂的地方傷懷。】

然而聽了這兩個故事,許多女子都下意識地覺得自己是等待著劉晨、阮肇回家的家人,在腦子裡繞了繞才將這句詞的意思給搞明白。

總之 ,他們看懂了,李清照是感覺自己嫁給一個負心漢了吧。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只有那樓前的流水可能會憐惜「我」,所以「我」整日凝視著它,「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是看著看著,就又添了一段新愁。自己與愛人相隔兩地,詞人只能枉自凝眸,愁也只能是越來越多。】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自己都有些分不清這詞與先時的詞的風格有什麼不同,都是她寫的,其中都有她自己的味道。

原本她是為自己與趙明誠的事情很傷心的。

可自從看了先時的那些文人的講解,她有些嫌棄在詩詞中過分訴苦的自己。

但這一切都只是她沒有經歷過。

她難以理解屈原在那樣一個戰亂年代,守著那樣一個扶不起的帝王,他為何不先選擇良禽擇木而棲日後再做打算?

她難以理解曹植為何不與自己的兄長和解,向對方低頭,謀定而後動;

她難以理解杜甫明明如此才能可以利用,為何會將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

那她,可以改變什麼嗎?

【咱們這裡來淺淺猜測一下,原本情投意合的兩個人,為什麼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呢?】

【首先第一點,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李清照和趙明誠有任何的後代,在古代,人們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本意是說沒有傳宗接代的後人是最不孝的,所以這裡的無後還不是沒有後代子女,而只是單獨的沒有子。因此,在古代人的觀念里,李清照二人是不合規矩。】

「哦,原來是只不下蛋的母雞啊!」

疑惑的問題得到了答案,許多人便自豪地嚷嚷起來。

但人群中也有清醒些的人,他們不明白,為何要將人比作雞,可又覺得似乎沒什麼毛病。

生不出孩子那就是罪人,也難怪趙明誠要納妾了。

就連趙明誠也是這般想的。

他愛李清照,視她為珍寶,可他不能沒有孩子。

甚至是李清照都卸了力,原來是這原因。

【但是很奇怪的是,古代乃至是現代,許多家庭生不出孩子首先就懷疑女的不行,當然了,這裡我們也不知道是趙明誠不行還是李清照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假如趙明誠納妾的事情是事實,那沒孩子到底是誰的責任就得好好推敲一下了。】

【難道孩子是可以單靠女人就生下來的嗎?】

此句一句,簡直如雷震耳。

許多生不出孩子甚至是生不出兒子就被夫家嫌棄、休棄的女子頓時委屈起來。

這話說得多有道理啊!

她們能一個人生孩子嗎?為何沒有孩子都怪他們呢?

可歷來這種事情都是怪她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