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以往李白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像有多麼豐富,在他看來,自己詩歌之中的那些東西都是旁人能輕易地想出來的。

不過經由幕中女子這麼一說,他還真就注意了一下,確實有所不同。

而他與旁人詩歌中所運用到的不同的意象都是源自於他曾經看到過的書,或是他這一路上的見聞,也並沒有多了不起,人人當是都可以的。

雖然他也不明白為何有些讀書很多也走過很多地方的人還是不行。

【我們或許可以很輕易地看出這兩句是擬人,但是讓你寫個擬人句,你卻很難寫出這樣的句子,這句子表現得十分形象,仿佛那場景就在我們面前,寫出這樣的句子需要天賦也需要積累,我們普通人與這些大文人之間的差距也無非是差在了這兩點。】

文人大多清高自負,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縮小與優秀的人的差距,而且還會一邊在心中想那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嘛。

不過是以物擬人,他們如何就不行了?

可當他們轉頭遙望山巔,仿佛就覺得似萬馬奔騰已經是最好的比擬方式了。

【「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然而它們在煙雨之中徘徊,想前來卻始終無法前來。這兩句我們要根據整體的詩意來進行理解和感受。「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人們都說頭髮是從憂愁中變白的,那我就要拍手笑那通體雪白的沙鷗了,它們竟滿身都是愁。「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自從巨幕出現,各個書院就多了許多探討的話題。

某書院,有人道:「此言不實,人老則發白,與愁並無如此大的關係。」

眾人並不想搭理他,他就是那種沒有想像的人。

「此時還與沙鷗說笑,當還未走向絕境。」又一人道。

這話倒是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

雖說他們覺得有些不對,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覺得李清照他們都是一步一步走向絕望的境地,那辛棄疾應當也是如此才對。

【這首詞看起來語調輕鬆愉快,可是表達的愁思卻一點也不少,葉衡為辛棄疾介紹工作,那說明對方對他有知遇之恩,是懂他的,所以他想向對方吐露自己的心聲,可是他的那些想要上戰場拋頭顱灑鮮血的心思,卻仿佛群山籠於煙雨,難以傾訴,或許傾訴了也無法得到支持,總之讓辛棄疾躊躇不前。】

哦,眾人恍然。

原來「煙雨」一句整體應當這樣理解。

原來看起來豪情萬丈的辛棄疾也是會躊躇不前的啊。

【這讓辛棄疾十分憂愁,可是很多時候人們總不願意將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給他人,他只能借著沙鷗表現自己的憂愁,那些沙鷗即便滿身「白髮」但他們真的憂愁嗎?想必並非如此,真正憂愁的是看它們產生憂愁情緒的人罷了,辛棄疾這一招移情於沙鷗寫得著實精彩。】

看似愉快,實則憂愁至極。

為何這樣說起來顯得更加悲傷了呢?

成年人大約便是如此吧,總是裝作不在意,不願意在人前示弱。

恐怕他們日後看著沙鷗都會念起辛棄疾的愁了。

【但這還不是他這一時期最優秀的作品,我們所熟知的《青玉案·元夕》也是作於這時,古往今來,寫元宵節的作品數不勝數,我個人認為他的這一首詞的地位就如同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在中秋有關的作品中的地位,算是其中翹楚。】

眾人驚訝,竟如此優秀嗎?

蘇軾的那首詞幕中女子先時說過的,此中只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不知讓多少人感動。

不管是那些一向崇拜蘇軾的後世人,還是宋朝以前根本就沒聽說過蘇軾的人,甚至是那些與蘇軾同時代的對蘇軾十分不喜的那些政敵也都佩服他的文學才能。

而對於幕中女子此前展示出來的辛棄疾的詞雖也是非常人所比,但好的他們看多了,再看辛棄疾的詞便沒覺多驚艷,更何況是與蘇軾的優秀詞作相比。

【當然了,他們兩人的詞作是不能拿來簡單地進行比較的,寫的東西不同,表達的感情不同,沒什麼可比性,也無需進行比較,只要知道都是很優秀的作品就是了。】

感情二字是幕中女子在談到這些詩詞作品時常提到的,說明真的很重要。

有時候他們不是不知道感情的重要性,只是幾乎很少會有人將之單獨拿出來說。

他們只知道聽到他人之作,他們會隨他人而欣喜,隨他人而悲傷,隨他人而激動人心,這大抵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