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頁 (第1/2页)

【他說:「東風夜放花千樹。」是東風在這夜間拂開了火樹銀花,這裡的花千樹的花指的是元宵節的花燈,其盛景可見矣。可他覺得這樣的描寫似乎還不足以說明花燈的繁多絢爛,又補充道:「更吹落,星如雨。」又好像那滿天繁星如雨點落下,熱鬧至極。】

女子說完,眾人沉默了。

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化用得確實很不錯,重點是並未有生硬化用的痕跡,正如幕中女子所說的那樣,很自然。

更重要的是,只那麼一句,他們便能想像那繁盛的元宵佳節了。

而後面的補充更是錦上添花,是極好的。

但還是因為化用的好吧,若無岑參之句,次子焉能寫出如此佳句?

【「寶馬雕車香滿路。」寶馬拉著豪車到處香氣四溢。「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悠揚的簫聲四盪,月亮和花燈光華流轉,魚龍花燈整夜飛舞。】

霎時間,他們個個都沉浸在了辛棄疾所描繪出來的盛景之中。

就連趙構都有點不敢相信。

如今整個天下是怎麼樣子的,他其實並不是十分清楚,但這幾年鐵定是不能如此繁華的。

他乍然想起先時在巨幕中看到過的大唐夜景,辛棄疾筆下之景比之開元夜景也不差。

這辛棄疾如今雖還未出生,但是很顯然離那般繁盛的那一天也不遠了。

說明大宋在南方也是不錯的啊,趙構有些得意。

那他還整日不滿什麼?

這些人就是不懂知足。

【其實他這整個上半闕並沒有寫什麼特別有內涵的東西,不過僅僅只是元宵節的場景描寫就足以引人入勝,然而,我們還可以往深了想,北方人民尚且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南方已經過上了如此繁盛的日子,對比之下,他這樣的一直思念著北方的人心中才會更覺悲涼。】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心中像被給了一記悶錘。

沒錯,當時的場景雖不若詞中這般,但瞧著他們的歡聲笑語,只會讓他更加思念北方。

可是懂他的人不多,知道他如此心情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被人剖析出來,讓他差點沒能崩住。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蛾兒、雪柳、黃金縷,都是女子的裝飾品,女子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語盈盈,在街市之中一路飄香。】

【「眾里尋他千百度。」「我」在人群中苦苦尋覓千百回,卻始終沒有找到她1,回頭望去,卻發現她正在那燈火零落之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總該是沒有化用誰的詩句了。

描寫太過形象,眾人腦中自然而然地就浮現了那樣場景。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朝堂上,「此不過一首寫男女之情的詞吧?」一人道。

另一人附和,「這辛棄疾還真是,如此……能當大任嗎?

這樣的堅定的主戰派,即便還沒出生,他們也不想他來擾了他們如今的安寧生活。

【這首詞乍一看只是一首寫景敘事詞,但仔細琢磨,卻能琢磨出很多層含義來。】

1古代是沒有女字旁的她的。

第125章

辛棄疾

【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尤其是「眾里尋他千百度」一句,歷來讓許多人學者作為研究課題,這裡的他是誰,為何要尋,為何尋到之後那人卻又在燈火闌珊處?】

眾人不懂幕中女子為何要如此嚴肅地問這樣的問題。

此中的意思難道還不夠明顯嗎?

而且不過尋人罷了,在何處尋到又有何可多言的?

那樣的場所,有煙花絢爛處,自然就有燈火闌珊處。

只是這尋的是誰,眾人還有點興趣,莫不是位多了不得的人?

【首先,按照上下文來看的話,他應該指的是前文提到了的笑語盈盈攜帶暗香而去的姑娘們,可是他這裡用的是他而不是她,這個倒是不用糾結,因為在20世紀2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之前是沒有「她」這個字的,他可以指男也可以指女。】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她?」

看到巨幕中出現的這個十分陌生的字,李清照心裡像是被貓兒抓了一下。

她不禁想這後世對女子可真是重視啊。

現如今,以她這般才能,出門在外與人交談也總是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