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幕中女子說一般又不將那詞說完,哪怕是給他們看看也好啊。

兩人面上無奈,隨即又各自轉頭看向巨幕。

【整首詞突出的就是一個愁字,起筆「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年少時不懂愁,喜歡登上高樓,接下來用頂真迭句繼續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個毛病是很多人都有的,那就是無病呻吟,為了寫詩而寫詩,尤其是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沒想到大詞人辛棄疾也有這樣的時候?想來也是,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寫詞的。】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無病呻吟?

這形容未免太貼切了。

那些齊梁詩文不就多是無病呻吟嗎?

可他們有些人作詩一生亦是如此,又不是方啟蒙。

但有一點倒是讓陳子昂注意到了,不知愁。

如庾信那些不至於無病呻吟的文人就是因為遭遇過挫折,亦如司馬遷所言悲憤著書。

然而身處齊梁,日子不一定能有多好。

還是與人之經歷心情有關吧。

【說起無病呻吟這個成語還是出自辛棄疾的詞,他在《臨江仙·老去渾身無著處》寫「更歡須嘆息,無病也呻吟。」後來我們就用無病呻吟來形容創作沒有真情實感。】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以前與現在對比,如今知道了什麼是愁,想說卻動動嘴唇又給咽了回去,「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想說愁卻沒說愁,只說了一句「天涼好個秋。」】

有些人頭一次聽辛棄疾的這一首詞,他們怎麼看怎麼覺得這首詞就是有些女子所說的無病呻吟之感呢。

雖然大家都知道辛棄疾的經歷確實值得愁。

可他詞中卻什麼也沒提,真是讓人不知該如何判斷。

【若是不明白辛棄疾愁的是什麼,我們看到他的這首詩可能還是會覺得他在無病呻吟,但是我們已經了解了他的經歷,代入進去一看就很清楚了,從前不知愁滋味,並不是因為他從前過得有多麼的幸福,恰恰相反,他生長於動亂年代,從小就知道自己所處的土地是中原淪陷區,從小就知道自己該做的事就是收復山河,然而他為何不知愁滋味呢?】

對啊,這是怎麼回事?

他明明從一開始就在為國家而擔憂啊。

怎麼會還不知道愁呢?

難道那時候還小,說的是孩童時候?

【我想應該是他的祖父總是帶他登高望遠,告訴他哪裡是大宋的土地,告訴他應該怎麼樣做才能收復失地,鼓勵他一定可以做到,年少的辛棄疾對自己祖父的話自然深信不疑,所以一開始他是懷著必勝的信心投奔南宋朝廷的,我相信直到耿京離世之前,辛棄疾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然而自耿京離世,憂愁就開始慢慢占據他的生活。】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原來如此,若是這般解釋也不是不行。

岳飛心中惋惜,這樣的一位愛國人士竟因為無人賞識而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聽到這樣的情況,他就像上次聽到自己被奸臣所害而死一樣。

他希望辛棄疾能有一個好的結局,然而他也知道哪怕安寧一世,只要北方未被收復,辛棄疾的結局就不算好。

因為他自己也是這樣一個人。

現在的辦法就只剩下他努力一些,能夠早日收復北方,直接從源頭切斷辛棄疾的憂愁。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今的辛棄疾已經知道了愁的真正含義,登上高樓不再為了寫詞而尋愁,而是因愁而作詞。】

【前半闕不知道說什麼而強行發愁,下半闕於愁而言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滿腔的愁緒都化成了最後的「欲說還休」,辛棄疾很無奈,無奈中隨口道:「真是好一個秋!」而秋自古以來為人所悲,整首詞言淺意深,令人動容。】

辛棄疾還不知道有人因為自己更加努力地在戰鬥。

他如今無事可做,卻因為自己的詞更加悲傷。

不能讓自己這樣一直閒著,他想,他得多做些事情,哪怕只是在這帶湖種田養花。

至少別胡思亂想,想寫無用之事。

只可惜,他找不到辦法突破如今的困境。

【然而這樣的愁還算不得愁,雖然我們常說成年人的崩潰總是在一瞬之間,但是一瞬間的崩潰是來自於前面許多事情的堆積,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辛棄疾又病了一場,病後辛棄疾才驚覺自己已經不是那個可以鮮衣怒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