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頁 (第1/2页)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棄疾痛心,這正是他最擔心的問題啊。

歷史總有被遺忘的那一天,現如今北方已經有許多百姓習慣了金朝的統治,長此以往,就算北地收回,那也可能不是原來那個北地了。

可是那些主和派,他們有一人懂得這個道理嗎?

【然而如今的他還能有看到那一天的機會嗎?「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的典故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當年廉頗被免職,他想重新起用廉頗,於是派使者去查看廉頗的情況,但是使者卻被人買通了,雖然見到廉頗能吃能喝能上馬,使者卻回稟說廉頗,「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意思就是說他坐一會兒去了三次廁所,趙王便以為他老了不再用他。】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屈原看著一個又一個被讒見疏的忠臣他就心中悲痛。

他真的不明白,明知這樣做事錯的,為何那些人還要如此?

他真的不懂啊!

【有沒有人來問問,廉頗是不是已經老了,他胃口如何了,還是否康健?這裡顯然是自比廉頗,他明明有才有能,卻一直報國無門。】

【雖然他已經六十六歲了,但他認老嗎?不認老,所以才會有此悲憤的詞句。】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太能理解辛棄疾的感受了。

他們都是已近暮年,都是功業未成。

他不能像辛棄疾一樣留下遺憾,他要抓緊時間了。

雖然子桓一直勸他不必著急,可他知道他已經快等不起了,他要親眼看到那一天。

【這首詞不管從藝術形式還是情感表達上來說都屬精品,楊慎《詞品》甚至評價,「稼軒詞中第一……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

詞中第一!

眾人驚訝不已,這評價著實高啊!

難道他是忘了蘇軾忘了李清照了嗎?

有人想反駁,可又覺得辛棄疾確實不錯,至少在用典方面,他是可以得第一的。

他們沉浸在辛棄疾的悲痛中,竟一時無法將之與蘇軾、李清照相比。

不過每人心中的第一都不同,似乎也不必在意。

【辛棄疾如此忠心,都這把年紀了,還在諫官的攻擊下被貶職,後來他乾脆辭職,回到鉛山,知道公元1207年,開禧三年秋,又被重新起用為樞密都承旨,但是這時候的辛棄疾已經身患重病,日薄西山,只能上奏請辭,同年十月,一代詞人溘然離世,享年六十八歲。】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得此結果,辛棄疾反而安了心。

他真的早就已經猜到這個結果了。

但是他想知道自己死後大宋會是如何的,他在心中暗自祈禱,幕中女子至少要達成他的這個願望吧。

失地不收,他死不瞑目啊!

【根據《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辛棄疾臨終前都還喊著「殺賊,殺賊!」然而他為此焦慮一生,卻連奮鬥的機會都幾乎未曾獲得過,我們很難說辛棄疾不是抱憾而終。】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辛棄疾雖然走了,但是他的詞卻留下了,連帶著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一起,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寶貴財富。】

第134章

辛棄疾

這顯然已經是幕中女子所說的結束語了,所有人都緊盯著巨幕。

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好精彩,哪怕是他們不認識的後人,亦或是他們 先時不那麼在意的文人。

每一次幕中女子的出現不一定能讓他們獲得快樂,但是也一定能讓他們取得一定的收穫。

所以他們每一次也無比地期待預告的出現,也無比地期待自己成為下一個被講解的人。

果不其然,巨幕很快黑下去。

「咦,為何她沒說今天的視頻就到這兒了?」細心的人發現有些不對勁。

然而這時,巨幕已經慢慢地亮了起來,只見巨幕中出現一個縱馬馳騁的……剪影。

沒錯,就是 剪影。

而且還不是一個剪影,而是好幾個。

隨著剪影轉動,光線也慢慢變得更亮,眾人才發現那是一盞花燈,很特別的花燈。

只一眼,辛棄疾便知道那是自己,不知怎麼做的,花燈上的馬兒在跑動間還有樂聲傳出。

眾人還想再深入地探索時,巨幕中的畫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