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第1/2页)

什麼從此君王不早朝?

李隆基開始懷疑自己,之前女子未曾提過此事。

他自是不信自己會如此昏庸,但是只要想著唐朝會在自己的手底下由盛轉衰,心中又沒了底。

這是誰的詩句?

女子日後可會講到?

自己還會做出更加昏庸之事嗎?

他一面想知道將來之事的所有細節,一面又不想再把自己的醜態放到眾人面前。

委實讓人心中惆悵。

【「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笙簫之聲遊蕩於水天之間,也就是天地間,樂工們盡力演奏著《霓裳羽衣曲》。這樂聲有多震撼呢?「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香料粉屑隨著樂聲臨風飄散,醉意朦朧間方才感受到其中真情。或許李煜也知道南唐如今的安寧都是假象,所以他只能借酒麻醉自己,喝醉了酒方才拍著欄杆發泄情緒。】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遙想當初,其實還有那麼一些時間,李煜真以為自己置身於太平盛世,但是很顯然,一切虛幻都不可能成為現實 。

假象始終是假象,情緒發泄後,翌日只會更添美夢破碎的心痛。

【這倚闌干、拍闌干似乎是許多古代文人的保留項目,通常與登高聯繫在一起,表達的都是愁緒,此中雖然沒有登高,但更加體現了李煜的一種困境,不是登高而賦或許只是巧合,但是不在那種暢快的場景下,卻更好地將他的憋悶表現了出來。】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我」歸時不要在路邊放紅燭,就讓「我」騎著馬兒在清夜緩緩而歸。】

【整首詞有放有收,從一開始的熱鬧歡騰, 到最後的清夜孤蹄,先放後收,藝術性極強,也能讓我們看到他醉心聲色的生活與對於國家現狀的躺平態度。】

躺平態度。

這個有些新奇的詞讓許多人都為之一愣。

但這並不難理解,尤其是結合李煜的經歷。

這也清清楚楚地告訴眾人,很多時候,躺平並不可取,非有志者之行也。

【每一件事情都脫離不開矛盾性,李煜這樣的狀態也是如此,雖然對於南唐來說或許是個災難,但是於他的藝術作品來說卻也是一種難得的積累。】

這話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

女子不是第一次提起矛盾了,眾人也能從她的話中體會其含義。

但是許多人卻不能認同幕中女子的觀點。

她說許多事都離不開矛盾性,意思就是說李煜這樣的狀態有好的一面。

就算這讓李煜獲得了文學積累,但是相對南唐的滅亡這好處也太無足輕重了。

還有,既然李煜之事如此,那李隆基之事也是了?

他間接地造成了安史之亂的爆發,他讓唐朝由盛轉衰,有什麼好處?

難道是為李白、杜甫提供了詩詞之妙思?

1關於金聖歎的名字只是傳說罷了。

第138章

李煜

【像李煜的《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也幾乎可以確定是他前期的作品,裡面將白日舉行的一場舞會描寫得惟妙惟肖,很好地反映了李煜早期的奢靡生活。】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除了奢靡生活,他也是有做實事的,李煜在心中反駁。

他沒有不早朝,也沒有受後宮女子所惑。

他只是……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定是如此的。

【當時的南唐,朝廷上下都如同李煜一般,即便有那些想要發奮圖強的人也幾乎是孤立無援,當時,有一個咱們很熟悉的大臣叫韓熙載。】

韓熙載?

很熟悉?為何?

韓熙載已經離世近十年了。

他雖幾朝為官,為南唐也做了不少事情,但是並沒能做出多大的貢獻,何以為後世熟悉?

難道是因為他那放縱不羈的性子?

【韓熙載曾在李璟朝時奏請出兵,收復大唐國土,但是沒有被採納,後來又因為後周崛起組織南唐北伐,這事情說明韓熙載還是希望南唐能奮起的,但是後來到了李煜朝時他卻借縱情聲色以拒絕相位,這是為什麼呢?】

李煜蹙眉。

自己一度想拜韓熙載為相,但是對方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讓自己失望。

如今看著倒像是他有意而為之,何故?

是看不上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