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第1/2页)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搖頭,還真是懦弱啊!

指望著這樣的人將大唐保留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不可能承認這南唐王朝是他唐朝正統,也不會讓大唐再走向那樣的路。

藩鎮割據,這個困擾他多時的問題要解決,還得直接從根上解決。

原本歷史中的李世民就已經做得足夠好,如今他還想做出突破,也不過只能是皺眉嘆息罷了。

【越想越害怕,到了第二年,李煜甚至下令貶損儀制,就是改朝廷中的一些禮制規矩,避諱宋朝,宋朝用的一些稱呼,他通通更改,後來趙匡胤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還賞賜他宅院之類,暗示李煜去宋朝投降,李煜上書請李從善回國,沒有被允許。】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這樣沒有骨氣,真不知道官家在忌憚他什麼,時時都派那麼多人守著,實在太大題小做了。

或許這就是他們大宋如今對文人天然的忌憚?

【李煜每每登高,想起自己的弟弟,愁苦不已,寫了比如《長相思·一重山》、《清平樂·別來春半》等詞作,不過也有說這些詞是李從善在宋朝思念故國所作。】

【比如這首《清平樂·別來春半》,「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分別之後春日已經過去了一半,眼前的景物都讓人斷腸,「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階下的的落梅像雪花一樣凌亂,拂去了還是落了滿身。】

「這是情景交融吧?」

幕中女子講這些詳細之事講得不多,但是許多人都把她講的給記了下來。

如此一表示,再想起文人的經歷,便能很簡單地了解對方的詩詞了。

若是再能知道詩詞創作年代,對應下來就更簡單了。

如同此句,知道李煜腸斷,還要知曉他因何而腸斷,方才真正地理解他有多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雁來」兩字我們可以理解其來自於蘇武鴻雁傳書的典故,以後碰到類似的詞大家都可以首先考慮類似的意思,雁來卻無音信,路途太遙遠,想要回家的夢難以成真,「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離別愁緒就如同春草一半,飛得更遠更是繁衍不息。】

【最後這個比喻真的是絕,如春草如春風如世間萬物,心中有離恨,萬事萬物便都是離恨。】

唐,元和年間。

沒錯,白居易微微頷首。

就如同原上春草,風一吹,便撩了滿原。

【公元973年,開寶六年,李煜上表願意接受北宋冊封爵位,但是卻被拒絕了,第二年李煜上表想讓李從善回國,又被拒絕了。宋朝是想幹什麼呢,他們就是想讓李煜自己去投降。】

公元978年,太平興國三年。

李煜時常在想,若是自己那時候主動去往汴京投降了會是什麼結局。

他並不覺得自己能比現在過得好。

他們當然可以覺得自己能過得好,事情沒發生,不管什麼事都可以全憑一張嘴。

【公元974年,開寶七年,趙匡胤借著祭天,讓李煜進京,李煜託病不從,然後宋軍開始攻打南唐,李煜沒有辦法,他打算找救兵,於是寫信給吳越王求救,說:「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然而吳越王不僅沒有響應,反而還把信轉頭給了宋朝。】

【李煜是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的,就是運用得太晚了,現在十國已經沒剩幾個,統一已經是天下大勢,後來吳越為保一方生民,採取「重民輕土」的舉措,直接納土歸宋,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的佳話,如果李煜也像吳越一樣,不僅是他自己受不了那麼多的苦,就連百姓也不會受那麼多的苦。】

不應如此的!

自己雖不是直接投降的,可自己如今的處境……

吳越比自己多的,大抵不過一個體面吧?

他確實比吳越王蠢一點,若是自己將大義也搞得人盡皆知,或許確實能在明面上稍微好一些?

至於南唐軍民……

李煜伸手擦了臉一下,沾了滿手的熱淚。

【可是後退容易,但是投降卻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

【因為實力太過於懸殊,南唐節節敗退,而這時候李煜還心存幻想,他派人到宋廷,進獻財物,求宋緩兵,然後趙匡胤卻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而這句話後來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典故。】

第140章

李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