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老李家?

眾人從未聽到過有敢這樣稱呼 皇家的,個個屏息凝神,生怕一個不注意太子殿下就遷怒於他們,雖然太子殿下平日寬厚,可這事情怕是殿下逆鱗了吧?

然而他們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反倒是又聽得一陣懵,這沒說過程啊。

改革是如何進行的,為何會失敗,這些提也不提一下的嗎?

雖然知道有可能會失敗,但此時聽到李世民仍舊忍不住失望。

他腦子裡過了一下「基操」這個詞,並不知其意,於是趕緊將它從自己的腦子裡趕走了。

都有記寫,晚些時候再想不遲。

現在得專心致志地聽下去。

【這事情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影響,就是皇帝把近臣看得很重要,所以在新帝即位後會不分差別地排擠先帝近臣,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意思。】

這是自然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大臣仗著先帝的寵愛恃寵而驕巴不得把整個天下都握在手中。

眾人都覺得一朝天子一朝臣沒有任何問題。

【白居易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永貞革新,但是對於革新,他顯然是持支持態度的,在《新樂府·太行路》中他表達了對革新運動中的代表人物韋執宜的同情,韋執宜是被貶得最遠的一個,跟蘇軾一樣,被貶到了海南。】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雖然已經遠離海南了,但是分別本就是一件令人心傷的事,蘇軾心中感觸頗深。

想來唐朝的海南當比他去時更加艱苦才是。

【《新樂府·太行路》題下小字寫「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詩中也有「行路難……不獨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這樣的句子,他的針砭時弊很露骨,還說「君不見左納言,右內死,朝承恩,暮賜死。」總結一下就是膽子大得很。】

唐,元和年間。

唐憲宗李純手指在桌上點了點,輕笑道:「確實大膽。」

只可惜膽子太大了。

清朝。

眾人不知多羨慕那時的文人。

他們從未想過能這樣暗中嘲諷皇上。

許多人即便寫詩作詞也都只敢自己品評,生怕被人找出點什麼不能說的。

雖然皇上已經開口了,想說什麼便說,定不會白白冤枉了人。

可即便沒人開口,眾人心中卻清楚得很。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從前皇上冤枉了人尚且不能夠承認,如今這般沒有定論,還不是想處置誰就處置誰。

誰願意去冒險呢?

【另外他對劉禹錫也很不錯,在劉禹錫被貶後不久他就給劉禹錫寫了很多封信,兩個人也一直是不錯的好友,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詩《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提到此事,「吟君遺我百篇詩,使我獨坐形神馳。」】

唐,元和年間。

朗州。

劉禹錫皺著眉沉思。

這是將白二十二與他們綁在一起了。

如此……也不知會不會牽連了白二十二。

聖人賞識他,當不會如此,可就怕冒了頭遭人妒忌。

想到這些,劉禹錫不由得更擔心了。

【大概也是因為白居易這樣的態度,註定他在朝廷里的日子過得不會太平,而元稹和他是同樣的性子。】

這話白居易和元稹都是認同的。

若非性子相合,他二人斷然不能像今日這般要好。

而他們也知道他們不該如此,這種時候自然還是該顧好自己,自己都自身難保那還如何為他人安置。

只是有時性子難改也是事實了。

【公元806年,元和元年,白居易罷校書郎,和元稹一起在華陽觀里揣摩時事,寫有《策林》,其實《策林》就是考前押題,後來又一起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一起中舉。】

考前押題,這話說得新鮮。

考前押題者眾多,但真正能做到那般詳實者並不算多。

當初和微之一處討論,受益頗多,故而白居易後來也常愛與元稹討論這些。

集思廣益方是正道,如今也該如此。

【然而元稹雖然入了甲等,也就是得了一個很好的分數,被授左拾遺,結果因為上書論時政,被貶河南尉,大概他的母親擔心他,在他被貶的同月便離世了,元稹丁憂服喪。】

元稹暗自嘆息。

他做左拾遺,那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