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他的儒家思想使他產生這些想法,在寫《胡旋女》的時候,其旁有小字「戒近習也」,也就是說要改變如今的風氣,而詩中他提到,「貴妃胡旋惑君心,死棄馬嵬念更深。」這句完全不掩飾他對於楊玉環的批判,不過這樣的事情到底楊玉環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還真不是我們一兩句能說清楚的,即便是通過各種史料分析,我們也只能儘量接近真相,也或許就連李隆基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就是人與歷史無法被完全解析的魅力啊。】

李隆基確實是說不清楚。

事情沒有發生,他根本想像不到真能出現什麼安史之亂。

就像如今來說,他不是輕易地就將此事給解決了嗎?

可是他也不能欺騙自己幕中女子說的就是假話。

實在想不通。

【在《李夫人》里也有類似的觀點,這首詩是以漢武帝初喪李夫人的事情展開敘述,而後轉到楊玉環死後李隆基的同樣的不舍,他寫「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這話應當也是批判的吧,還有後面的「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傾城色。」】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這個李氏看來也是個福薄的。

按理來說自己若是招回宮中當也是比較年輕的女子。

可是自己卻送走了她,也不知是為何。

罷了,說不定不讓她進宮,還能讓她活得長一些呢。

說了阿嬌又說衛子夫如今又是李夫人。

這後世怎的就盡盯著他的後宮了?

【若要說《李夫人》中的這種觀點還不夠明顯,那《古冢狐》中這樣的思想就更加明顯了,他寫「何況褒妲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關於褒姒和妲己的故事大家都應該了解了,自古以來那都是禍國妖姬般的存在,但那些都是小說與傳說的加持,其根本形象是有爭議的,但是即便這兩位就是妖姬,若是帝王清明,何至於亡國?】

眾人都愣了。

此女,此女難道真的不是在妖言惑眾嗎?

雖然大家都不敢說,但心中都有了懷疑。

一則懷疑幕中女子,二則懷疑他們從來都知曉的有關褒姒和妲己的事情。

有爭議?

能有什麼爭議?

難不成亡國不是因為此二女嗎?

可是……

可是幕中女子不說假話的呀,而且她說的帝王清明不至亡國似乎也很有道理。

那兩個女子固然做了錯事,固然可惡,可一切致使亡國的決定都是帝王做下的,若帝王不受迷惑,哪會亡國?

所以,其實是不能只怪他們其中的一人,甚至那些奸臣也要算在其中。

一人之力何以亡國?

【所以白居易的這兩句詩就是把「喪人家」、「覆人國」的原因都推在了一個女子身上,這我是肯定不能認同的,但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白居易是在諷刺李隆基和楊玉環,所以寫出的誇張句,為的是改變當時人們沉迷聲色的不良風氣,這樣的話那還能夠理解。】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白居易從來沒想過在這首詩中針對楊貴妃。

他自認為自己還是在很客觀地評價此事。

玄宗和楊妃的愛情是一場悲劇,而讓這悲劇發生的也是他們二人,誰也脫不了干係。

正是有了前面楊妃的誘惑,玄宗的沉迷,才有了後來的馬嵬坡之事,二人陰陽相隔,都是他們自己的緣故。

雖然也該怨安史之流,可歸根到底最根本的原因還不是玄宗沉迷楊妃嗎?

【我想,在那個時候李隆基他對於後宮的壓制肯定是不少的,因為他的江山從間接上來說是從武則天的手裡搶回來的,甚至他應該是防著後宮的每一個人都成為武則天,但是他可能也不是不知道楊國忠、安祿山等人的一些事情或者他們有取代自己的可能性,但是他太自信了,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全局,最後玩脫了,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搶?

什麼叫搶?

間接上來說?

否管怎麼說,那都論不上搶。

他父皇作為李唐子孫,名正言順。

他作為李唐子孫,接受父皇禪讓,同樣名正言順。

何來搶一說?

【詩歌中,事情的敘述仍在繼續,聲色縱情下,悲劇自然而然地發生,「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的含義我們在講李煜的時候講解過,強國走向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