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然而眾人心思百轉千回,卻見座上的李隆基毫無反應,只淡淡地看著巨幕。

他現在是學聰明了,什麼事都不能著急,得容後再說。

【李隆基自然捨不得,但是現在自己的命在別人手裡,高力士勸他若不殺楊玉環難慰軍心,於是為求自保李隆基還是忍痛處死了楊玉環,如今一句讓之前的什麼「三千寵愛在一身」都成了笑話。】

雖說先時提過,但再聽此事,眾人還是忍不住地唏噓。

那是多受寵的一個人啊!

為著她的榮寵,大家都寧願生女不生男了。

可其實大家都能理解這個結局,不是認同是理解。

古往今來,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帝王有幾個。

能與美人同生共死的又有幾個?

就說那漢武帝時的陳阿嬌和衛子夫,哪個做皇后時不是盛寵一身?

可最後呢?

還不是落了個悽慘的結局。

【關於楊玉環的死有很多爭議,首先是關於她被縊死的地點,許多人認為是在佛堂,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很重要,左右都是在馬嵬坡死的,那是在佛堂死的還是在大路邊上死的,區別並不是很大。】

【反而是這死因還值得探究,我們常規認為她就是被李隆基下令勒死的,但是有人覺得她是死於叛軍,這個並非史書記載,而是許多唐詩中提到過,例如杜甫的《哀江頭》寫道:「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這裡寫血污遊魂,那就說明楊玉環不是被勒死,因為勒死並不會見血,除此之外,像杜牧、溫庭筠等文人也都寫過類似的句子。】

許多人也不明白為何要糾結於此,怎麼死的似乎也不重要吧?

人都已經沒了再糾結又有什麼用呢?

驪山內。

聽著幕中女子分析自己的死因,楊玉環多少心中惆悵。

雖然表面她已經可以做到無怒無喜,可這心中卻是難以控制。

【但是這不能完全說明楊玉環就一定是死於叛軍,我覺得文學作品有時候是帶有誇張的,被縊死和見血而死,那顯然是後者更具有視覺衝擊力,而且詩詞也不一定可靠,但是如果死因真是如此,那指的應該不是安祿山等人的叛軍,而是指的陳玄禮等人指揮的殺了楊國忠的士兵。】

「這後世女子是不信你?」李白飲了杯酒才問道。

杜甫倒是渾不在意,「說什麼信不信的,她未曾親眼見到,不過是猜測,而她說得也不是沒道理,我們總會在詩中添些誇張之物,是吧?」

他笑了笑,沒再繼續說,再說了,巨幕中女子所說,事情發生時,他應當也不在附近的,所以他也是聽說,說不可靠,也沒什麼問題。

很多時候,他們所知道的,那都是人家想讓他們知道的。

李白不置可否,論誇張他自然是懂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她是吞金而死,而這種死法就跟她在佛堂死一樣,都是屬於唐玄宗同意的一種死法,即便是被迫同意,只有被叛軍殺死,那這樣做反映出來的李隆基對於楊玉環的感情與他下令殺死對方反映出來的感情是完全不同的,只可惜這些我們也不能百分百確定。】

李隆基眉頭皺了一下。

他太清楚自己了。

若是真遇到那種情況,那他定然是會捨棄玉奴的。

即便現在他不承認,估計也沒人會信他。

畢竟如今玉奴都已經被他給送走了。

可這又如何,軍中安穩難道不比一個女子重要嗎?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不怎麼受人認同的說法,那就是楊玉環沒死,而是被人悄悄地送去了日本,或許是當時的李隆基想了什麼辦法讓她假死脫身,又或者是陰差陽錯的原因導致了這樣的事情,但是按理來說是不大可能的,因為當時的譁變,李隆基必定是重點關注對象,而楊玉環作為他的枕邊人肯定也在他的左右,這麼一來,想要搞什么小動作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什麼不可能。

只要他想,還有不可能的事嗎?

李隆基憋悶,總有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感覺。

可偏偏如今這失還未失,可眾人都知道他失了。

【所以這很有可能是民間傳說對於此事的一種理想化的猜測,通俗的來說就是有人對這故事進行改編,將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塑造成得感天動地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當時人們喜歡的大團圓結局的故事。】

【古代的同人文作者那可是不得了的,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