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第163章

王安石

唐,元和年間。

李純最近正被一堆事情攪得心亂如麻。

太子已經被他廢了,該讓誰來當太子他不知道。

他想自己上輩子一定是做了什麼孽,所以這輩子才給他這麼多兒子來討債。

除了最要緊的這事情之外,神策軍的事情也是很棘手的。

以往信任的人若是突然對他們發難,誰還能幫自己?

萬一將那些人都處置了有人趁機作亂,自己怎麼辦?

還有白居易詩中提到的那些事情,他相信官員欺壓百姓,肯定不只是神策軍的事。

這些事情他又該如何處置?

【王安石長期在地方上待著,社會不合理的情況他自然見得多,在《兼併》中就有所反應。】

【前面的八句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部分,借古代做鋪墊,「三代子百姓,公私無異財。」指的是夏商周,那時候就是公家私家都沒有額外的財產,他解釋了一下,「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原來所有的東西都是被最高統治者掌握在手中的,「賦予皆自我,兼併乃奸回。」財政收支那都是皇帝說了算,兼併被認為是奸邪行為,「奸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奸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兼併的情況自然就不會發生了。】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這事情的歷史淵源眾人都很清楚。

在前朝,其實土地大多還是國有的,但是那時候土地依舊是由豪強掌控。

均田制下,農民的收入負擔不起賦稅只能變賣土地,既然允許買賣,哪怕只是使用權,那就不可避免地形成兼併。

那時候開了頭,自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當時為了充盈國庫,太丨祖為了避免重蹈唐朝的覆轍,乾脆拋棄國有,不立田制,不抑兼併。

這事情在當時被無數人叫好,一時間稅銀大幅增加,只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這兼併過度自然就不可避免。

而且有些權力放簡單,想收卻很難。

現在他們就是處於這樣的一種窘境之中。

就算是把土地收回來了,為了穩定還是會慢慢地走前朝走過的老路。

現在唯一的辦法便是抑制兼併,而且還要掌握好其中的度。

這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這幾句都是在誇讚三代的土地公有制,緊接著他說「後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後來土地的所有權不再在君主的手裡,百姓們對兼併就沒了辦法,「秦王不知此,更築懷清台。」秦始皇不懂這個道理,還修築了懷清台。】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一頓,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他現在的土地制度也有問題?

跟懷清台又有什麼關係?

【這個懷清台是秦始皇為了紀念中國最早的女企業家而修建的,傳聞這個懷清很有錢,為修築長城提供了不少的資助,那我們可以猜測,王安石應該是覺得懷清的有錢是來自於過多地掌握財富,就是將許多的財物占為己有,而秦始皇不該贊同這樣的行為。】

嬴政沉默。

他卻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

能為修築長城出力,在他看來那就是豪傑,不分男女,也不管對方是何人。

這不相當於就是王安石說的「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了嗎?

雖然他自己算不得貧民,那懷清都是值得許多人尊敬學習的。

天知道有了長城幫他們省了多少事。

這王安石,太年輕了,懂得少!

【「禮義日已偷,聖經久堙埃。」禮義逐漸淡泊,古代聖人的經典也慢慢沒了,「法尚有存者,欲言時所咍。」抑制兼併的法子還在,可是說起來就會被人引為笑話。】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法子?

什麼法子?

收歸國有嗎?

那些富人會願意?

幾乎所有人都搖頭,想得太簡單了。

【接下來他開始說到自己想表達的重點,現在「俗吏不知方,掊克乃為材。」那些俗吏不知道治國方法,錯把橫徵暴斂的人當做人才,「俗儒不知變,兼併可無摧。」俗儒不知變通,以為兼併是沒辦法解決的,「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開。」賺錢的法子實在太多,財富都掌握在那些小人手中,「有司與之爭,民愈可憐哉。」官員和他們爭奪權利,苦的是百姓。有了資本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