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第1/2页)

這想法王安石可不敢茍同。

害怕未知就不變,難道一輩子停留原地嗎?

歷史為何會發展到如今,為何看了那麼多的歷史,大家就是不明白呢?

如今的日子不就是從曾經那些不堪的歲月中一次又一次地改變到如今的嗎?

【所以王安石變法或許一開始是為了使北宋變得繁榮富強,但是在後面大多數人開始站隊後,它就變成了一種想要使國家變得繁榮富強的工具和一種利益之爭的途徑。】

【我們看的很多影視和文學作品,大多是經過理想化處理的,但是在碰到需要拉攏人才的時候,拉攏人才的這個人通常會給予被拉攏人好處,或是物質財富、或是名聲,哪怕只是畫大餅,承諾對方好處,總是會有很多這樣的場景,所以王安石變法也是一樣,不能說所有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會權衡利弊,而這個利弊不僅僅是站在百姓角度,也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

這話那些老百姓是再認同不過了。

若說父母官父母官,能為他們考慮的就足以讓他們稱之為父母官了。

而哪怕就是在這些父母官中,能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他們考慮的恐怕沒有幾個。

他們其實也不曾奢求,只是希望青天大老爺們不要壓榨他們,在他們遇到不公的待遇時為他們做主,這就夠了。

所以,就算是做到王安石那樣,他們也滿足了。

【所以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實施起來那是很困難的,宋神宗能支持他也很困難,更別提王安石變法本就不是無懈可擊,它本身也有缺陷,這就成為了許多人抨擊的對象,所以到了後期宋神宗的退縮也不是不能理解,壓力太大了,好好當個皇帝,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好嗎?】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怎麼能如此說呢?

趙煦搖搖頭,肯定不能如此的啊!

什麼都不做,連大宋都沒了。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實施改革派的措施,然後多生幾個兒子。

趙煦已經打定主意了,幕中女子對王安石的評價這麼高,那王安石變法雖然有些不妥之處,但肯定是利大於弊的,他得做。

而皇位不能給趙佶,他得自己生兒子,哪怕是多吃點藥他也得生兒子!

【但是若是每個人都這麼想,一直墨守成規的話,這個社會別想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宋神宗離世,高滔滔立馬打擊改革派,雷厲風行,讓宋朝發展起來,這是很了不起的,至少她沒讓宋朝退步,可是她卻沒能和宋哲宗好好地交流溝通,也沒有去好好地培養後代,反而是她的強勢激發了宋哲宗的逆反心理。】

逆反?

趙煦輕哼一聲。

他難道是為了自己嗎?

或許母后的那些法子是好的,可是太慢了。

眼見著他們大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高滔滔一死,雖然宋哲宗沿用改革派的人,但是這時候老人們基本上都已經換了一批了,再到宋徽宗時用的那些個人,他們根本不在意是改革是保守,因為在元佑時期,黨錮之爭就已經很嚴重了,這個時候整個朝堂已經亂了,宋徽宗時更是難以挽回,進而導致了最後的靖康之難。】

元佑時期,不就是他……

宋哲宗趙煦想了想那時的事。

蘇軾也是因那些事被貶,這些難道是自己的錯嗎?

所以他現在到底該大刀闊斧地改革,還是應該整肅朝綱?

可是整肅朝綱有那麼容易嗎?

不如趁著這勢頭先繼續改革!

【許多人把北宋亡國的原因歸結到王安石和宋神宗的頭上,也有些人把原因歸結到宋仁宗和高滔滔的頭上,我個人覺得稍微有些牽強了,或許沒有這幾個人的努力北宋滅亡得更快呢?不能因為他們做事了就覺得後面發生的事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吧。】

【若是這樣說起來,那我們是不是還可以說北宋滅亡的原因就是趙匡胤,要不是他建立北宋,北宋怎麼可能會滅亡呢?】

這話說的……

還真是話糙理不糙啊!

【若不是他重文輕武,北宋怎麼會滅亡呢?】

蘇軾輕笑一聲,希望看到這些官家能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說不定在幕中女子認為的悲劇式的人物,就成了那個拯救大宋於危亡的人呢?

只可惜他時日無多,如今能幫官家的,也不多了。

說不遺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