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第1/2页)

巨幕中提到她時縱使是誇讚,旁邊的宮人也是大氣不敢出一個,那可是後宮干政的罪名啊!

她們無比慶幸這巨幕是人人都能看見的,若是只有她們能見只怕是要被滅口。

明明皇后也是個寬仁的,可她們卻還是不自覺地害怕,這還真叫人不知說什麼好。

【除了遭遇反對,這市易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演變到後期,漸漸地有了強買強賣的現象,許多地方的市易司官員要求商人們的商品必須經過市易司,賣得掉也不能私自買賣,要賣給他們,有時候市易司今天十貫買入,明天十五貫賣出,大肆斂財。】

王安石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原本還覺得這法子算是不錯的,雖說是得罪了富商,但是充盈了國庫。

而且若是有他們的安排,對百姓也並非全無好處。

說是搶了富商的利益,但他們可不會像富商那般把貨壓到一個天價才放出來,只是能賣掉就會出售,也就是幕中女子提到的那個差價,他們並不會賺取太多的差價,更不會逼到百姓不生產。

可是,誰能想到會演變成這後來的樣子呢?

這些人的良心都是被狗吃了嗎?

在這樣的關頭還敢如此大肆斂財的肯定不可能是那些小吏,而是他們身後之人。

而他們身後的這批人,跟那些富商背後的人估摸著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這法子用了跟沒用的差距大抵只有讓那些沒有背景的商人們怨上朝廷。

【這些措施在當時肯定還是起了作用的,發布的時候各方肯定都按規矩來,所以在短時間內給宋朝廷帶去了好處,只是後來監管不到位,事態的發展如野馬脫韁一發不可收拾。】

趙禎也對此深惡痛絕。

這些監察史沒一個頂用的。

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竟最後敗在自己人的身上,這是趙禎萬萬沒想到的。

【這些現象嚴重地打擊了宋朝工商業的發展,我們剛剛說了,許多商人的商品是從農民的地方買入的,賺的就是差價,所以他們賣出去的價格低了之後,他們就到農民那兒壓價,受傷的只能是農民。】

許多農民聽到這些話才恍然大悟。

他們平日裡只管種好自己的莊稼,從來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原以為會壓榨他們的只有那些鄉紳和官員,而來收貨的貨郎本也是四處奔波,他們常常聽那些貨郎訴苦還覺得對方不容易,現在看來,壓榨他們的竟也還有那些貨郎嗎?

許多農民都義憤填膺起來,但也有善良的覺得商人是迫不得已的。

他們如何能斗得過官府和那些富商呢?

【如果是有良心的商人,不願意壓榨農民,那就只能自己擔著轉行不賣東西,剩下的就是和貪官同流合污的和壓榨農民保住自身利益的,大家想想,由這樣一群人把持著商業發展,這個商業環境能好嗎?】

聽到這裡,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只是那些不抱希望的農民,就連常被抨擊「何不食肉糜」的許多王公貴族也都十分驚訝。

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是受害者,也有許多人是受益者。

可不管是哪一方,都很少有人想過這樣的後果。

商業的發展怎麼可能由這樣的人把持呢?

趙禎不斷地在自己的腦子裡搜尋著有關這些方面的奏摺。

哪有,即便是最嘴利的御史也從未說過事情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啊。

商業方面的問題,自商業興起便已經不可避免,只要其中問題不是很大,趙禎認為他都沒有必要過多地干涉,只要那些人及時地足額地上交稅額便可。

可現在,他卻懷疑起了自己的做法來。

這天下,哪有小事,哪有他不需要操心的小事?

【許多人都說,若說募役法是第一好法,那這市易法基本上可以算是第一壞法,本意是好的,只是實施過程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王安石咬緊了牙一言不發。

他先時以為只要幕中女子將他的失敗說出來,那他就可以想辦法盡力地挽回,可聽到如今,他才不得不承認,他的失敗似乎真就是註定要失敗的。

這樣的局面,他如何能改變呢?

他先時並未覺得自己有多厲害,他自詡有雄心壯志,他認為堅持地做那些事是他作為大宋子民該做的,也是一定會去做的。

所以在幕中女子誇讚他時,他只覺得理所當然。

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