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頁 (第1/2页)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山西人,出自河東王氏,一看這樣的名稱就該知道,王維這個人出身不凡,他跟我們之前說過的李杜白居易的出身都不同,這河東王氏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許多王家的人去給王維遞拜帖也都被他給推了回來。

本來他們還有些心中不喜,可在外還是樂得到處宣揚王維就是王家的人。

而這時,幕中女子居然提到了他們王家,以往她可沒有說那些文人的家族,可見他們王家的聲望有多高了。

故而但凡是和王家沾親帶故的這時候都挺直了腰板等待著幕中女子訴說他們家族的功績,他們家族那可是能追溯到周靈王太子姬晉的1。

但也有那成熟的長輩心中隱隱不安,一個家族做強做大,中間不可能不遇上點什麼麻煩,所以能存活到現在,沒有一個大家族能有多乾淨,偏這幕中女子一見便是個直言不諱的,當真叫人難安。

【在隋唐科舉制之前,氏族一直都是一個很強的存在,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晉朝的王謝兩大家,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這其實就是一種為氏族量身定製的人才選拔制度,在這種選拔制度下底層人民很難出頭。】

東晉。

謝靈運發現自己被提及的次數還不及謝安,或許他被提及正是因為家族的繁盛。

而自己的文才也是因為家族強盛而被提及。

但世人都想成為氏族大家之人,他們同樣覺得這是自己的榮幸,然而卻沒人知道他們心中頂著怎樣的壓力。

尤其是如今,家族式微,他們謝家不知還能存活幾十。

既然到那唐朝都還有大家族的存在,那他謝家就不該就此消亡。

什麼舊時王謝堂前燕,他要謝家永遠繁盛下去。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個很厲害的集團,叫做關隴集團,這是現代古典文學研究家陳寅恪先生給他們取的名字,他們主要活動在陝西關中和甘肅隴山,這個劃分跟軍事行動息息相關,最早是源自西魏時期受封的八個軍事統帥,被稱為八柱國,包括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是要說他李氏家族了?

沒有一個人不為自己擁有一個強盛的家族而驕傲。

但是隴西李氏在幾大家族中並不算最珍貴的,不過如今也沒有一個李家人會妄自菲薄,因為他們可是至高無上的皇族。

【這裡面李虎是李淵的爺爺,宇文泰是北周奠基人,獨孤信更加厲害,他的長女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他的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淵的皇后,而他的第七女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也就是有名的獨孤伽羅,這就是史無前例的一門三朝皇后。】

【在這時候氏家大族和當時的政治軍事是分不開的,這一門三後中間肯定也有政治聯姻的考慮。】

不知道此事的眾人都驚呆了。

這獨孤家族的運氣也太好了吧。

為了維繫家族的榮耀,他們所選擇的方式也通常都是聯姻,然而很多時候政治聯姻就是賭,誰能保證他們送出去的女兒在夫家一定能獲得榮寵呢?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只能多將女兒送幾個出去,能有一兩個為家族帶來榮耀已然不錯了。

這獨孤家竟個個這般出息,實在厲害。

【直到隋朝建立,隋文帝設立分科考試代替九品中正制,才終於開始選官不問門第,當然了這也只是理想狀態下的情況,也是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發展起來。像唐朝時期,為什麼人人都想要被舉薦,這其實是九品中正制後遺症,雖然唐朝是實行的科舉制,但是也是有門蔭取仕共存的,而且甚至是占據了很大的一部分。】

【那為什麼很多大家族的人最後還是要選擇考科舉呢,像王維也是進士出身,我個人認為這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很多有錢人,他們可以不讀書直接繼承家業,但是他們中往往很多人不僅會去讀書,還常常學歷很高,而這個學歷完全不影響他們踏入工作的機會,不過卻會影響到他們工作的經歷,說白了就是說出去好聽,證明自己是真有能力的一種方式,當然了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反正在那個時候是可以考科舉,也可以靠家族的。】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與曹植如今面臨的現狀完全相同。

他主持科舉考試以來遇到的唯一的麻煩就是大家族的反對。

但是他們反對的聲音很小,因為自己從沒有剝奪他們舉薦人才的機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