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第1/2页)

李隆基眼神冰冷得可怕。

沒錯,他是知道李林甫的野心的,他從來都知道,只是視而不見。

他以為他身為天子完全能夠掌控,沒想到讓朝堂成了李林甫的天下。

李隆基忍不住冷笑。

真是該死啊!

【可是漸漸地,當一個小人有了權力,有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就發生了,我們不知道王維在入朝為官之後具體經歷了什麼,但是我相信他也一定是看到了一些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情況,而且那時候的玄宗已經慢慢地開始飄了,很多時候年輕人都把身邊發生的一切都看得比較嚴重,所以王維產生了退意。】

這事情給了許多皇帝警醒。

沒錯,很多時候,朝堂的腐朽都是因為小人得志。

所以不能小看每一個人,權力這種東西,他們貪戀,別人也貪戀,不要指望有人能真的一身正氣,即便真的有這樣的人。

可以給予可信之人權力,但最終的權力要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否則自己遭殃,江山社稷同樣遭殃。

【然後,王維可能沒有想到的是,他看到的那些僅僅只是開始,所以在張九齡被貶之後,他進一步意識到朝堂的畸形,於是隱居的心比以前更甚。】

【但是這個時候他並沒有完全地放棄,他還在掙扎,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河西,也就是涼州,看起來像是委以重任,但其實是因為張九齡而遭受排擠,不見得是因為前面他寫的思念張九齡的詩,但估計也是因為此方面。在涼州又是他的一個不一樣的經歷,他在這裡留下了著名的《使至塞上》等著名的詩歌作品。】

去涼州?

這是要去打仗了?

許多此前朝代的人不知道唐朝的歷史,想著這李林甫可真是夠胡鬧的。

竟然把一個文臣弄到邊疆去,這是要做什麼?

《使至塞上》,似乎說過,又是一首精彩的詩。

【我們就來看一看他的這時期的優秀作品,王維這個人帶給我們的驚喜不小,他看起來似乎沒有李杜二人對文學史的貢獻大,但我們卻不能對他的文才視而不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其實在很多人的心中,王維是可以超越李杜的存在。

但是聽了幕中女子的話,眾人都慢慢冷靜下來。

李杜的詩在後世的影響力太大了,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們欣賞王維的詩。

幕中女子肯定也是欣賞的,如若不然,現在恐怕也不會說王維。

所以即便他們對這樣的說法感到彆扭也還是期待著接下來的內容,好在幕中女子這樣比較的話並不算多。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獨自乘車去慰問邊關,路過的屬國已經過了居延這個地方,單車,應該並不是說他一個人或者一輛車,應該是說他一個官員,而屬國應該就是歸附於唐朝的一些邊疆少數民族,「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飛蓬和大雁自比,表示自己到了北方邊地。】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是千古名句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香菱之口寫了對此兩句的評價,他認為,「直」字看起來好像並無道理,因為煙怎麼可能是直的呢?而這「圓」又顯得太俗,誰不知道落日是圓的呢?然而想要找兩個字來替換這二字,卻根本又無從找起。在浩瀚的沙漠之中,孤煙直上,無盡的黃河邊,落日渾圓,沒見過這個場景,或許很難想像,還好咱們可以看看圖片。】

說完,一幅大漠美景就驟然出現在眾人面前讓眾人驚嘆不已。

唐,元和年間。

被後世定義為苦吟派的一干人等忍不住地去給這兩個字找替代品。

他們其實越發覺得第一次想到的就是最好的了。

雖然說他們靠著不斷地更改確實也寫出過十分優秀的詩作,但正如女子所說,大多數時候都是有佳句而無佳篇。

聽了幕中女子那樣的話之後他們就更難修改自己的詩作了。

自己寫好的句子都難以更改,更別提是旁人早就已經寫好的佳作了。

不過他們其中還真有人動過這心思。

他們覺得這煙若散,日若寂,或許更符合當時的意境。

但是作詩是不可能不顧韻律的,這兩個字不合適,也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字。

改來改去,對比之下,自己改的比之原作不知差了多少。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在關口遇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