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第1/2页)

這下全天下的人估計都盯著他們三兄弟,他不僅不能動誰,反而還得護他們周全,但同時他們自然也會收斂自己的性子,多半也不可能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馳騁沙場三千里,足以見征戰之辛苦,曾以一己之力抵擋百萬雄師,這裡我認為就是誇張了,應該就是勞苦功高的意思。「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這兩句和前兩句一樣,同樣也是誇讚老將以前的功績的,說他迅猛殺敵,敵軍都很怕他。】

【然後前面的鋪墊過後,詩人開始舉例,「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這兩句我們在之前說辛棄疾的時候講過的,他認為漢武帝賞罰失據,任人唯親,導致一代名將李廣最後的結局那麼可惜,關於這個事情,感興趣的看一下辛棄疾的部分,而王維這麼寫就是把老將與李廣放到同一陣營了,他認為老將和李廣一樣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嘉賞。】

聽到這兒,許多人就都明白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這王維是嫌自己的待遇不公啊,或者還有張九齡。

對此李隆基也沒法反駁。

他過去是做錯了一些事情,有些事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他也沒法更改,如今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去做接下來的事情。

罪己詔已發,王維對自己也明顯比以前更尊敬。

而這些過去的,大家都不必追究了。

【後面便是寫老將的結局,「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自從被嫌棄不用就像是枯萎的木頭,蹉跎著便白了頭。】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當年,就像后羿一樣,箭術可以使雀失目,但是如今久不練武,就像左臂上生了爛瘡一樣,早已不能用了,古代人認為柳和瘤同音所以有這個意思。「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無法建功立業,只能像邵平和陶淵明一樣隱居了。】

【他寫的是老兵,但是其實也是寫的他自己,他很清楚邵平和陶淵明的無奈,因為他與他們同病相憐。】

東晉。

也不知王維最後的結局如何了?

雖然知道陶淵明也知道幕中女子所說的事情定然是已成定局難以改變的,但是他也想知道王維有沒有一條道走到黑,或者是像如今的自己這般還是有歸隱山林的機會。

突然,陶淵明有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

既然自己這裡能看到巨幕,那唐朝時候的王維呢?

他就不能看到巨幕嗎?

那其他朝代的人呢?

這個想法讓陶淵明嚇了一大跳,根本不敢再繼續想下去。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蒼茫的古木連著深巷,冷寂的窗外是寥落的寒山,然而即便是這般的淒涼之景還是沒讓老將放棄,「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這兩句是典故,第一句是後漢時期,耿恭與匈奴作戰,困守疏勒城,沒想到卻被匈奴人斷了水,耿恭穿井不得,開始祈禱,說是當初李廣利拔佩刀刺山,就有了飛泉,他覺得自己也可以,結果還真讓他給求來了。這個典故是很誇張的,顯然是虛構,依舊是出自《史記》,所以咱們對《史記》不能盲目地信任。】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劉徹已經下令命司馬遷一字一句都要按照事實來,不可隨意虛構。

若是司馬遷寫的都是真的,那如今他們能審多少事啊!

但其實劉徹也並不是希望他事無巨細什麼都寫出來,可自己的私心就不好說了。

【第二句說的是灌夫的典故,漢潁陰的灌夫,在失勢後就喝酒發牢騷,後來就被殺了。老將說自己要像耿恭一樣遇到困難依舊心懷希望,而不像灌夫一樣只顧喝酒發牢騷。】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韓信輕輕嘆了一聲。

這個老將可真是夠傻的。

被如此怠慢,卻還如此盡忠職守。

可是這世上似乎就真需要傻子。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賀蘭山下,軍士們列隊如雲,告急的軍書日日送來,「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持節使臣到三河去招兵買馬,詔書下令將軍兵分五路出兵。】

【老將顯然還是想建功立業的,他把鐵甲擦拭得潔白如雪,持著寶劍其上閃動著帶星的紋路,「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自然是想挽弓殺敵,保家衛國,「願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