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頁 (第1/2页)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利益之爭,這也算是千古難題了。

不能皇權高度集中,那要怎麼辦呢?難道要讓皇權旁落嗎?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起來。

要知道現在不只是他,他要求了所有大臣在看巨幕時要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看,最後還要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是幕中女子很多時候所想的與他們的想法有很大差異,所以李世民下這樣的令其實是冒了很大風險的。

這就逼得他不得不再多想一些了。

【明朝的黨派之爭特別嚴重,它本質上就是皇權集中導致的,朱元璋廢丞相設內閣,導致內閣大臣之爭。後來朱棣清君側奪皇位後,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設立東廠,重用宦官,又扶持了一大勢力。嘉靖皇帝朱厚熜利用張居正等人制衡嚴嵩等人,又利用內閣大臣互相制衡,也是黨爭的重要推手。】

朱元璋的眉頭越皺越緊,越皺越緊。

他們大明的文人是一個不提,但說到這些亂七八糟的事兒,倒是少不了他們。

還有就是朱棣之事,他不知該如何處理。

每次幕中女子提到他,似乎都是在誇讚他。但是,他那可算是謀反。

更為重要的是朱元璋想知道,他想知道朱棣那樣做的原因。

【這三個皇帝已經算是明朝很不錯的皇帝了,而他們實施這些政策的時候確實也是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效的,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管束社會的規矩是要變的,所以為什麼從古至今都逃不開改革二字,當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匹配的時候,就容易出亂子。】

這一點沒有人能夠反對。

從古至今一切都在變,規矩在變,制度在變,律法也在變。

所以他們不能一成不變。

只是這變確有風險,就看要怎麼變了。

【這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可就多了,咱們也不是很懂嘛,反正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 可是為什麼古代那麼多變法,最後都那麼慘烈呢?王安石變法還算是好的了,但是依舊付出了許多的代價,而且變法並不徹底。】

【就拿王安石變法來說,北宋的問題是在宋仁宗時期出現的嗎,不是,早在北宋開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宋仁宗時期都過了幾代了。】

認真思考這些的人都是老狐狸了。

不過一點撥,他們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含義。

不是王安石變法不行,而是那些反對變法的人經過幾代的積累太強了。

【一個問題積累幾代後,王安石變法已經是迫在眉睫了,就算沒有王安石,也會有李安石,趙安石,或者說如果沒有王安石變法,北宋依舊會亡於積貧積弱所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如果早在問題出現時就開始微調,哪怕沒辦法完全解決,也能為後面的變法減小阻力或者說是讓王安石等人面臨的局面推遲。】

可是不能徹底的解決,只是推遲又有什麼用呢?

有用的。

如今許多人知道了,長生不老只是一個夢,這不?大家就開始尋找延年益壽的法子了。

能將好日子延長,那還不算有用嗎?

【滴水穿石的道理不只是告訴我們要堅持,他也告訴我們一切看似不重要的力量或許有一天也能形成地崩山摧之勢。】

這下哪怕是普通老百姓們也懂了。

得未雨綢繆。

看著天上開始有烏雲,那就得準備收晾曬的糧食了。

否則等到大雨傾盆,糧食就算不會全壞了也難免潮上一些。

【而唐朝的黨派之爭同樣也不是一夜之間就形成的,黨派之爭很多時候都是一群積怨已久的人和另一群看不慣這群人的人之間的鬥爭。早在唐太宗之時,唐朝的政治還是處在一個 比較健康的狀態下的,哪怕李世民晚期有些問題,但是他這個人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突然被提及,李世民還嚇了一跳。

他還以為唐朝的黨派之爭是從他開始的呢。

還好,只是虛驚一場,而對於這些誇讚他已經無所謂了,現如今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千古一帝了,他自然得表現得矜持一些。

【李世民的千古一帝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善聽諫言,我們還是說魏徵吧,魏徵本來是他哥哥的人,玄武門之變後不久,他就把魏徵納入了自己的隊伍。】

【按理來說,李世民就算是用魏徵也該是百般提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