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頁 (第1/2页)

許多女子皆是一驚。

這個女子,怎的什么女兒家的事情都往外說的呀。

不過更多的人還是陷入了思考,反正他們是聽懂了幕中女子的意思的,太早成婚不好,那要什麼時候才算是好呢?

【明明古人都知道月事跟懷孕是有關係的,為什麼還要那麼早地讓女子成婚呢?我個人認為唐太宗時規定的男子二十,女子十五的年紀還勉強合適,但十五歲的女子可能也只是可以懷孕而已,其實身體各方面還在發育階段並沒有完完全全地成熟,這十三歲實在是太離譜了,讓我對豆蔻年華這個詞都有些嫌棄了。】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挑挑眉,這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

畢竟他自己成婚時才十五歲,自己的太子妃十三歲。

如今想起來,那時的年紀確實是太小了一點。

只是沒想到這麼一個小小的事情,幕中女子竟如此在意,她都提過好幾次了。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看過揚州各處的青春佳麗,那些卷上珠簾的女子也總都不如她。這兩句聽著還要舒服一些,我覺得是寫得很好的,杜牧善於用一些自然現象來形容女子,將女子描繪得非常美好,比如這裡的春風,還有前面《悵詩》的春天、樹木,這些意象都是讓人比較舒服意象,可見其實在杜牧的眼中女子還是很美好的,算得上是憐香惜玉吧。】

【在杜牧的詩中,我其實是沒有怎麼看到他不尊重女子的句子的,這種年紀的問題,也不能怪他,是時代使然,唉,說不上不好,但我也很難去誇讚古人對女子的態度就是了。】

看著幕中女子有些為難的表情,許多人都陷入了沉默。

看得出來,幕中女子已經很努力地在為他們這些所謂的古人說話了。

從這個方面來看,也說明女子是真的很不能認同早早地成婚。

或者說,其實女子在意的並不是成婚,而是發生男女之間的關係?

因為她一早也說了,是身體上的問題。

如此那就更不是她的想法的問題了,意識到這一點,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視。

【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在一起時有多麼的濃情蜜意,分開時就顯得多麼的無情,直讓人覺得在席間都笑不出來,「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案前的蠟燭仿佛有心也依依不捨,替我們垂淚到天明。】

【蠟燭的意象在古代還是蠻常用的,但是除了新婚之夜,可能其他地方出現的蠟燭就不是什麼喜慶的意象,最著名的讓人一下子就能想到的應該還是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真的是很絕的句子。】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時不時地被幕中女子提一下的李商隱也在思考幕中女子提到的成婚早晚的事情。

那宋朝的皇帝難道真是因為這樣才身子不好的嗎?

這個說法實在有些稀奇,怎的這麼久以來沒聽人說起過呢?

【杜牧的這兩首詩,總的來說中規中矩吧,在他的詩歌中也不算是最出挑的,但是我們也得承認,他的一些修辭手法,一些比興、一些托寄、一些情感的表達是寫得不錯的,或許要想學寫詩從他的詩歌還算是蠻好入手的。】

【不過他的許多詩的內容並不是太適合小孩子啟蒙。】

很多書院的先生都頓了一下。

用杜牧之詩啟蒙,這怕是有些不妥吧?

他們學近體詩,那自然得是唐詩,說起來還是王維之詩啟蒙是比較合適的。

那些技巧性的東西運用得多了,自然就熟練了。

王維的詩平淡自然,用詞簡潔,但整體意境極佳,於孩子而言通俗卻又不俗,是極適合詩歌啟蒙的。

杜牧之詩就略顯參差不齊了。

他們覺得幕中女子或許說錯了,並不是杜牧的詩適合學習詩歌入手,而是適合學習那些比興托寄入手。

【杜牧風流,自然也不可能是獨自一人,肯定平時也是和朋友一起出去野的,韓綽就是其中的一個,被徵召回到長安之後,他還給韓綽寫了詩。】

【這首《寄揚州韓綽判官》依舊是杜牧比較有名的詩,大家看杜牧有名的詩其實是很多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出圈,但是杜牧的成就卻不算頂尖,差了那麼一點點,我個人認為首先還是其上沒有到達天花板,你說他的那些出圈的詩句能比得上李杜嗎?那肯定還是不行,其下就是詩中的一些缺點,比白居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