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頁 (第1/2页)

這也確實。

眾人恍然,其實杜牧也很有特色。

他的詠史詩與旁的人不同,他的寫景詩亦或是其他的詩也依舊與旁人的不同。

而這種不同似乎並非刻意,而是源自於他的思想,這種思想又能追述到何處呢?他的經歷?

不知不覺地就又想得遠了。

【這首詩完完全全就是一首寫景的詩,不過我們常說借景抒情,移情於景,此中也是能體現杜牧情緒的,至少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輕鬆,感受到了他的豪爽向上的精神,而這在他之前的詩句中也很少能夠看到,其中難說沒有甘露之變的影響。】

東晉。

陶淵明也看出來了。

杜牧似乎有一種看開了的感覺。

先時的詩還困在與人交往的困境中,而這時已經脫離出來與景對話了。

陶淵明也不知道這真是自己的想法還是受到了幕中女子的影響。

總之看起來是比之前的詩更加舒適的,哪怕只是一首簡單的寫景詩。

【不過杜牧並沒有在宣州待多久,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39年,開成四年,他就被任左補闕、史館修撰,所以又要回長安去,同年,牛僧儒任襄州刺史,杜牧雖然並沒有在牛僧儒的手底下待多久,但是兩人的關係應該處得是挺好的,這麼一來,他被認為是牛黨我覺得也不冤枉,杜牧當時還寫了一首《送牛相公出鎮襄州》給對方。】

【雖然我們一直說杜牧是無意站隊的,但是他的從兄杜悰是牛黨,他肯定會被人劃分,再加上他自己這些曖昧不明的行為,他除非是直接跟李德裕解釋,甚至是明確地站過去,或許還有機會。】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對於這種非黑即白的劃分黨派的方式杜牧是極其不認同的。

就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也是不會站隊的,也不會承認自己站隊了。

不過……

或許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再表現得更加清楚一些。

此次巨幕出現,他都不知多少次想了再給一次機會的事情了。

誰會再給他一次機會呢?

沒有人可以。

【可是杜牧沒有,在回到長安後,短短兩年的時間,杜牧升任膳部員外郎,後又調任比部員外郎,在公元842年,會昌二年,他被外放黃州刺史。】

【很熟悉吧,沒錯,就是蘇軾曾經吃魚吃筍子的黃州,這次外放史書上並沒有提到原因,但是杜牧後來在祭相公文中很明顯地表示自己就是遭受李德裕的排擠,所以才去了黃州。】

許多喜歡蘇軾的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得更認真了些。

蘇軾這個人無疑是有魅力的。

而對於很多不曾了解蘇軾的人來說,他的魅力除了他一開始那驚人的科舉成績便是這黃州之行了。

身居泥沼卻也能開出花來,這是蘇軾,能讓人敬佩的蘇軾。

即便蘇軾並不是這些人中最為出色的,但大抵是許多人最想成為的那種人。

此時說到的杜牧去了黃州,這在之前也提到過。

許多人很想知道,這二人之間是不是能有什麼淵源。

【被外放黃州對杜牧來說就是一件壞事嗎?也不盡然吧。】

第197章

杜牧

【蘇軾在這裡去了赤壁,杜牧也去了,杜牧在這裡寫下了著名的七言絕句《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一件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沙中,我將它洗洗磨磨感覺像是三國時期的舊物,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的那場舊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當年赤壁之戰,要不是有那東風給予周郎的便利,恐怕贏的就是曹操了,二喬怕是也會被鎖進銅雀台。】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這首詩終於是讓曹操給等到了。

早在很久之前他就在想整首詩是怎麼樣的了。

杜牧此人是懂他的,寫的這詩也甚合他意。

雖然幕中女子先時反對了杜牧的想法。

【杜牧的詩從藝術上來說我覺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尤其是這種短詩,每一句都是精華,但是杜牧有一個很大的幾乎可以說是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他的這個歷史觀吧,可能有點不太對。】

這就有點過分了。

這樣的評價曹操很不愛聽。

說好的求同存異呢?

【他寫的這些詠史詩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