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頁 (第1/2页)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說這個就真是戳中了許多帝王的傷心事了。

真是各家有各家的不孝子,難說得很。

屈原想了想自家的楚王和太子,也陷入了沉默。

【再加上嬴政很忙,他自己本來就是一個工作狂,用生命在搞事業,要不然也不至於那麼早死,就更沒有時間精力去放在孩子的身上了,其實他的錯誤跟現在很多家長的想法是一樣的,以前條件那麼差老子照樣長大了如今賺錢養家,現在條件那麼好,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又遇上了一大難題。

難道不對嗎?

他在趙國那過的是什麼日子,他們在這宮裡怎麼也比自己好了。

可為何……

他不懂啊!

這是什麼錯誤啊?

【影響人成長的因素有很多,除卻難以改變的遺傳因素,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是主觀能動性也是需要培養的,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思想歪了,那就一切都免談了。】

嬴政其實還是不大懂。

既然說是孩子自己的事,那怎麼還要培養?

最主要的是這個主觀能動性他不懂。

而教育和環境,這宮中還不夠好嗎?

難道就是需要那種受盡折辱的環境?

還是說是幕中女子一再提及的下基層?

【這個子嬰倒是不錯,身份不太確定,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也不確定,但是早在胡亥即位時,他就有上諫不能殺蒙恬蒙毅,後來即位後不滿趙高的控制而抵抗,只可惜最後還是失敗了,在當時的情況來看,他雖然腦子還比較清醒,但註定是要失敗的。】

【秦始皇一死,接著李斯、蒙恬、蒙毅這些秦國的大臣接連被害,他的身邊根本無可用之人,不說外面的那些起義軍,就是趙高的這一關他都過不了。】

秦國人都有些惶恐起來。

這些大臣們都被害了,誰還能逃得過去啊?

難怪秦二世而亡了。

想必就算是僥倖勝了趙高,那時候的秦國也難以與起義軍抵抗了吧。

【秦始皇在時,秦國有多麼輝煌,秦始皇死後 ,秦國就有多麼悲慘,這就是一個很讓人意難平的朝代,明明可以看到一個盛世,但是就像是曇花一現,像過眼煙雲,美好消逝得太快了,算了,咱們還是來看看這位傳奇帝王是怎麼實現那些偉業的吧。】

嬴政已經很久沒有過心中絞痛的感覺了。

他操勞一生,就落了個這麼悲慘的下場。

一時間,他看著面前的扶蘇也開始懷疑了。

扶蘇雖然不似幕中女子說的胡亥那般混帳,可是他真有那個能力嗎?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趙楚的兒子,趙楚是秦昭襄王嬴稷的孫子,嬴稷是秦惠文王嬴駟的兒子,秦武王嬴盪的弟弟,而嬴駟的父親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秦孝公,這幾個著名的帝王中除了秦武王有點離譜外,其他的都是很厲害的存在,我們大概都講過的,在講屈原的時候秦國就是嬴駟做主,那時的嬴稷還小,他的母親羋八子也是個比較厲害的人物,而那個時候有張儀等一些良臣在,秦國的發展勢頭就已經很好了。】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聽到這樣高的評價,秦國眾人很難不高興。

這麼多優秀的帝王,大秦不發展起來都很難啊!

嬴駟對自己提前統一的計劃更是有了信心。

他相信自己統一了六國不僅不會二世而亡,還能讓自己的兒子們把秦發展壯大,到那嬴政時,大秦已經是個十分富強的大國,那樣的話,那小子就該好好教孩子了吧!

【不過說到這兒,還得說一點,那就是秦國不僅這些個君主強,就連這些大臣也都是很強的,雖然在戰國時期,各個國家都有很多的人才,但是要說最多的,那還得是秦國,尤其是商鞅變法之後,這是為什麼呢?明明商鞅變法後,秦國走的就是嚴刑峻法的日子,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地去追隨秦國呢?】

這也是許多其他諸侯國奇怪的一點。

他們這些國家也不差,怎麼秦國留住了那麼多的人才呢?

尤其是他們如今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之後對此就更加疑惑了。

【這第一個原因跟三國時期曹魏集團的人才最多是一個道理,因為強,我們說過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