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頁 (第1/2页)

【包括他修築長城,萬一不修,匈奴人和六國舊貴族裡應外合怎麼辦,修了長城也能讓國內的百姓過得更加安穩,也是有好處的,而他修的許多宮殿也是有其政治上的考慮,但是你要說這其中沒有他個人面子的原因我也是不信的。】

【基於這樣的背景,孟姜女的故事雖然誇張,但是卻應該是在那時真實存在的,而且孟姜女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嬴政覺得幕中女子懂自己。

他也開始思考,自己若是不修宮殿要怎麼實現自己的目的,如何震懾那些六國諸人。

但是百姓們卻不懂,什麼政治上的考慮需要修那麼多的宮殿?

而他們也都不知道孟姜女是誰。

像孟姜女的又是誰。

【所以咱們要客觀地看待嬴政做的這些事情,不管是搞基建還是抗外敵,亦或是開發偏遠地區,對我們現在來說都很有理論和實踐意義,只不過他的做法不太對,就是耕牛也得讓牛吃草,也得讓牛有喘息的時間嘛。】

【或許再給秦始皇一些時間,他能夠平息叛亂,能夠把他這些東西修好,但是秦朝勢必也會是奄奄一息,需要經過更長的時間去恢復,不過重點還是沒有如果啦。】

嬴政更加沉默了。

其實他大概知道問題出在何處了。

他從來不把那些犯人當做真正的百姓,在他的心中,那些人都是不守法的人,他也就沒有必要給予他們多好的待遇,甚至不在意他們的死活。

但是這些人多起來之後,他們就會更加反對自己。

即便自己能夠防備,但自己的兒子或許沒有這個能力。

想到這兒又不可避免地想到了胡亥。

大秦可真是命運多舛。

【我們說在反對秦始皇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六國舊貴族,這是不可避免的,而秦始皇對此也有應對之策,那就是「遷虜」,就是讓那些六國的人搬家,一般來說都是把需要好好對待的搬到咸陽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不用好好對待地就打發到偏遠地區去種地,法子雖然損吧,但肯定也有一定的效果。】

公元前317年,楚懷王十二年。

眾諸侯國的人心痛啊!

他們的國家沒了,還要去做苦力,還要背井離鄉。

他們不想,哪怕知道歷史發展自有其規律,而他們也不是秦國的對手。

但是誰願意整天看他人的臉色呢?

【其上這些事有功有過,一般來說我們還是認為瑕不掩瑜的, 這些讓臣民們對他不滿,其下可能才是使秦朝走向末路的真正原因。】

秦始皇瞳孔微微縮了縮,假裝若無其事地望著巨幕。

所有人都很在意這原因。

【對於秦始皇巡遊的目的歷來有很多的說法,比如說是因為他的私慾,比如說是為了維護統治,那他巡遊到底做了什麼呢,主要就是封禪,在各個地方立碑歌功頌德,也追求長生之道,這是我們歷來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他是個現眼包嗎?非得用這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功績?】

現眼包是什麼?

不過許多人也沒有在意,反正百姓們都很煩嬴政的巡遊。

勞民傷財不說,還會讓他們修行宮,整道路,他們真是煩透了。

一個皇帝,為何不好好地在宮裡待著呢?

【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就算秦始皇有顯示自己功績的意思,這也是人的本性,但是還有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的功績,然後臣服於他。】

眾人:???

越來越聽不懂了。

讓人知道他的功績和他顯示自己的功績那不是一樣的嗎?

【我們要代入到當時的百姓身上去想秦始皇的目的,不管是哪一國的人,只要不是秦國人,那看著秦始皇那都是有滅國之仇的,他們歷來的想法中秦始皇就是一個隔壁很殘暴的國君,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滅了天就塌了,然而當他們的國家滅了之後,他們發現天沒有塌,日子還要接著過下去。】

【可是在他們的心裡,秦始皇就是那個滅了自己國家的人,他並不是自己的君主,他們的家在城牆的這一頭,秦國在城牆的那一頭,即便他們搬遷,然而城牆倒了,雙方之間的聯繫更加密切了,那裡劃分成了同一個地方了,慢慢地他們也就認命了,覺得自己是秦國人了,可是有很大的一部分人還是希望長城可以再立起來,他們國家的君主可以重新回來。】

眾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