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頁 (第1/2页)

【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什麼都不重要了,我都要餓死了我還怕你那點威嚴嗎?】

公元前12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緘默不言,他把自己代入到了那些百姓的心中。

他其實還是有些無法理解。

因為如果是他,他的國家滅了,他想要的怎麼都是伺機而動,總有一天能夠打敗傷害自己的人,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接受對方。

這也是他這些年來一直擔心有諸侯國復辟的原因。

事實證明,也確實有一部分人是他這樣的想法,要不然自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遇到刺殺。

但是現在他卻有些懂了,自己曾經的代入並非真的代入了。

因為想像中的自己還是那個衣食無憂的自己,哪怕是在趙國那些年,他也沒有餓得沒有吃食,他不懂那些百姓。

若是自己餓得快要死了,那麼自己的第一反應肯定也是要口吃的。

若是沒人給自己,那自己在死之前一定會帶著那些欺辱自己的人一起死。

他終於明白了,明白了幕中女子所說的下基層的真正含義。

並非是到地方上走一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地融入百姓們的生活。

【而在這過程中應該也是看到了一些百姓的生活,但是他如今看到的,估計就是手底下的人想讓他看到的了。】

【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說秦始皇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統一後百姓過的那些苦日子呢?你要說不知道吧,他那麼厲害就真的想不到,還是說就真的能被蒙蔽嗎?】

【但他要是知道,他卻明知故犯,他真的有那麼飄嗎?這真的很難說,歷史有誇張也說不定,而且當時秦朝的律法導致了許多人獲罪,而這些罪人的去處就是各個基建工程,或許,秦始皇就覺得這些人罪有應得,又能管理國家又能搞基建,多快樂啊!】

嬴政發現幕中女子將他此時面臨的一些情況都給說出來了。

其實他並非沒有發現一些問題,正如女子所言,他不傻。

但為何事情還是演變成了後面的樣子。

他想大概就是因為他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太輕了,他以為一切他都能盡在掌控,事實是並不可能。

時間與生命首先是他無法掌控的,他花了大把的時間在上面,其他的難免忽視了些。

【但是律法嚴了總有人受不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1不是所有人都會甘於滅亡,所以他們會選擇反抗,而這些農民起義中,大多都是沒有太多文化的人,但是往往一開始的起義都是從這些沒有文化的小規模農民起義開始,帝王們也都是派兵圍剿,根本不放在眼裡的。】

這話帝王們倒是沒有辦法反駁,但是他們也不覺得有什麼錯。

因為一個帝王從登基開始就難以避免地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起義和謀反,這些是他們政事中的一部分,不可能什麼蝦兵蟹將都要他們當成猛虎去重視。

若是非要計較起來,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導致王朝覆滅,他們要重視的就是此刻最為重要的。

【這些帝王的視線通常放在自己的大臣,或者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身上,等到這些人謀反了,他們感到真正的緊張,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隋朝時期吧,隋煬帝幹了許多事,秦始皇乾的這些什麼修馳道修長城,他一個沒少干,但是功績顯然就沒法比了,他還修運河,三征高句麗,一系列騷操作導致了隋末時期的起義。】

【而一開始,隋煬帝也是不放在眼裡的,他滿心滿眼都在打高句麗身上,然而直到身居高位的楊玄感謀反,他才真正地意識到了危險。】

這有什麼錯嗎?

事實也是楊玄感的危險更大啊。

就是看不上隋煬帝的皇帝們也不覺得隋煬帝的這一想法有太大的問題。

試想,如果是他們,或許他們也會如此。

因為隋煬帝失敗的原因根本就不在忽視農民起義而重視大臣的謀反,而是在於他自己的窮兵黷武。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李世民也是這樣認為的。

但是他的關注點卻在另一件事情上。

這個高句麗還真是個隱患,有朝一日他定要把這高句麗給滅了。

他的心中其實也早有這想法了。

【帝王們這樣的心思也不難理解,因為帝王之位誰不想要呢,所以有些時候一些不知好歹的人謀反他們確實難以分出心力去管,但是一般大臣謀反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