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頁 (第1/2页)

好书推荐: 小甜橙 24/7冬

【秦始皇跟他們的情況又不一樣,因為天下剛統一的緣故,一直都有人反他,他可能都習慣了,但是他手底下的大臣們卻暫時沒有反心,因為都是跟著他一路走過來的,都見過他的牛逼,這時候謀反,不是找死嗎?】

【然而,就算這些人不謀反,也不影響這些人看不過去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都是諫臣。】

諫臣重要,其實沒有哪個皇帝不知道。

可偏偏總有那自作聰明想要指點江山的,他們豈能容忍?

所以有時候即便諫臣說得是對的,他們也不一定會聽,或者是晾幾天。

這歷來都是如此的。

【眼見著反對自己的人多了,秦始皇就開始未雨綢繆,他覺得敢反對自己,那是思想問題,所以他要統一思想。秦始皇統一思想的法子簡單粗暴,把思想掐死在源頭,把書給燒了,只留些搞農業科學技術的,治病的,而再反對,直接殺了,殺雞儆猴。我們先不對這個觀點的真實與否進行考辨,大體講說一遍再解釋哈,千萬別著急啊。】

【不管這個觀點是真的還是假的,秦始皇坑殺幾百人,這是歷史記載的,這些人的身份,我們不好考究只好猜測,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為此吵架。】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也很想知道到底自己有沒有坑殺這些人。

難道幕中女子也不知道嗎?

若是自己沒有做,那不是太冤枉了?

不過焚書之事,確實,該想個其他的法子。

那什麼才是好的呢?

難道要像他們一樣以儒家學說來控制思想?

這就一定能行?

嬴政不信,此時他若是棄了法家,那反的人只會更多。

再說了,法家那些觀點那般強,怎麼能棄了?

【但是我們可以去想像一下當時的局面,本來整個社會環境的輿論對秦始皇就是不利的,他再出這麼一出,可能坑殺的不是幾百人,只有幾十人,甚至幾人,而這些人可能不是術士,而是一些真的要謀反的人,然而他這麼做了,他就要承受這件事情帶來的輿論後果。】

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秦始皇真是冤枉的?

是有人誇張了此事的嚴重性害他?

這麼一說,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那個時候嬴政的敵人那麼多。

【人家陳勝吳廣都知道魚腹藏書,用「大楚興,陳勝王」來造勢,那那些反對嬴政的人怎麼就不能用秦始皇坑殺儒家學者來陷害秦始皇呢?2】

嬴政拳頭都握緊了。

這些人竟用這樣的方法害了他千年。

以往他是不怎麼在乎旁人對自己的看法,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惡名會傳千古,他也不能不在乎了。

他決不能讓人這樣污衊自己。

【然而,經過歲月的流逝,對此咱們也只能通過史書中的一星半點來進行推測了。】

1「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

2就是一些猜測,做不得數的。

第207章

司馬遷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史記》中是如何記載秦始皇「焚書坑儒」始末的,看看人們又是怎麼對此進行猜測的。】

【有一點我們應該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的事情,因為許多認知上的原因古人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仙人存在,比如蓬萊、瀛洲、方丈這三座代表著神秘仙山的三個名字常出現在許多的作品中,在許多中國古典園林中都能看到這方面的規劃,這是能夠體現那個時代人們的美好願望的。】

【秦始皇在這個時候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了,他自己自然也是十分驕傲,但是人有滿足的嗎?就簡單的一點,他的陵墓都還沒有修好,他怎麼能死呢?】

其實很多人對長生不老的事情已經死心了。

可是……可是誰能告訴他們,這巨幕是如何出現的?

幕中女子又是如何跨越千年把未來發生的事情告訴他們的?

他們可以不相信這世上有仙人,但是他們勢必不會放棄探尋巨幕的來歷。

【但是我以為秦始皇在後期應該已經意識到了自己身體上是有問題的了,或者說可能生過病,這在許多皇帝的身上都可以體現,很多皇帝都是先生了病或者是遭到刺殺感覺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所以才想要修仙,秦始皇的刺殺遭得還少嗎?】

後世的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