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頁 (第1/2页)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操也終於承認了這個事實。

此次出來,在曹丕的帶領下,攻城的效果比他自己帶兵要好得多。

這其中固然有巨幕的功勞,但是百姓願意歸附於他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早知道這般簡單,天下早已是他的囊中之物。

不過所幸他還算是一個愛才之人,如若不然,恐怕還撐不到如今。

【「憤發蜀漢,還定三秦」這裡的故事我們在《項羽本紀》里說過的,「誅籍業帝,天下惟寧,改制易俗」誅滅了項羽也就是項籍一行人建立的政權,天下安寧,改革制度,移風易俗。改革制度,最大的大概就是在繼承秦朝的中央集權和郡縣制的基礎上加上了他自己的創新,實行郡國並行制。】

【我們之前說過郡國並行制並不算是什麼多好的制度,因為它對於郡縣制而言算是一種倒退,但是這在當時是難以避免的,試想假如你是劉邦,你要是能把全天下都握在自己一個人的手裡,你願意把它分給別人嗎,當然不可能,尤其是分出去了之後很有可能再有春秋戰國那樣的分裂局面的產生,但是劉邦沒有辦法,他也是很無奈的。】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韓信又有點不明白了。

他之前好不容易說服自己,陛下是因為自己太強,所以忌憚著自己。

可是他都郡國並行了,那自己做一個郡王又有什麼關係呢?

為何就針對自己?

【項羽在還沒有稱帝之前就分封了諸侯,雖然他也不是自願的,但到底是讓功臣們得到了這個權力,大家都是一起辛苦過來的,憑什麼你當皇帝,我們這些人連個諸侯王都做不了,韓信為什麼會被殺,不就是因為這個嗎?】

【韓信只是表示不滿的其中一個,為什麼韓信被處置了,不能被封為諸侯呢?郡國並行怎麼就不能有他一個?因為他太厲害了,皇帝他可以允許你有權力,也可以允許你有能力,但是卻無法忍受你有能力也有權力,所以為什麼很多功臣會選擇急流勇退,為什麼當初項羽分封時,劉邦灰溜溜地去了巴蜀,鋒芒畢露是會被殺雞儆猴的。】

果然。

韓信竟一時不知道高興還是惋惜。

他果然還是太強了啊。

既如此,那便就保持現狀吧,既然自己強, 若是大漢遇上了事,那陛下勢必會委以重任。

主要他都知道了自己反抗只會自取滅亡,他又何必要逆天而行?

這幕中女子的話,他還是信的。

【但是韓信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太傲了,居功自傲,雖然他可能要王位就是要王位,但你今天要封王,明天又要皇帝之位怎麼辦?如果韓信稍微謙遜一點,說不定劉邦還不好意思不給他,當然了這只是假設啊,當不得真,感覺從齊王改封楚王時,劉邦就已經很忌憚對方了。】

現在的韓信已經不敢了。

他是什麼也不敢要了,面對陛下時規規矩矩,多餘的話那是一句也沒有了。

知道陛下忌憚他,就是陛下給他他也不願意要了。

這歷史變遷,活得久些多些功績哪怕最後只是當個小人物似乎也比坐在高位受人唾棄的強。

【除此之外劉邦也是有削弱相權的,整了韓信怎麼能讓蕭何舒舒服服地掌握那麼大的權力呢,於是劉邦因為蕭何提議讓上林苑開放種地的事情敲打了蕭何,但蕭何就聰明很多,乖乖地任由打壓,並沒有反撲,最後也就只是被打壓了一下而已。】

漢朝眾臣不敢言語。

其實這些簡單的帝王之術,大多數人還是明白的。

只是有些人心思不純不甘心罷了。

若只是被打壓一下就可保一世無虞,那打壓便打壓了,誰在意呢?

【而移風易俗實則就是改變秦朝以來的那種高壓政策下養成的一些壞的社會風氣,漢朝統治者都很在意這一點,因為他們深刻地意識到了民風的重要性,而在秦朝時期大家的精神都是緊繃的,這個時候難免會有一些人的精神比較扭曲。】

【除了這一點,還有就是當初的春秋戰國留下來的各地的風俗,其實這是一個文化融合的舉措,當時有那麼些國家,每個國家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這些文化中難免有一些糟粕,有一些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人們思想的東西,像楚國的巫蠱文化,這些不是不能存在,只是不能太過於特立獨行,要讓人知道你現在首先是一個大漢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楚國舊人。】

公元前217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