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部分 (第1/4页)

段恪虽然也有些善辩的才能,但是他长的身材矮小。段恪应召而来,刚一进门,长孙玄同就说:”天已经黑了。“高密公主等人都大吃一惊,说:”现在正是正午,为什么说天黑了呢?“长孙玄同指着段恪说:”如果不是天黑了,怎么能短(按:此处用‘短小’义。)人行呢?“满屋人都哄堂大笑。段恪立时闹个大红脸,更无话对答了。长孙玄同刚任官职时,官府里设宴聚餐。府中有个主管库房的官员是江南吴郡人,说话还带着江南的家乡口音,叫粉粥为”粪粥“。当所有的菜都上齐了,这位仓曹说:”为什么不先将粪粥端上来?“在座的人都取笑这位仓曹。长孙玄同说:”这位仓曹也是公侯的子孙,一定是他的先人就这样讲话啊!大家为什么取笑人家呢?“在座的人又都哈哈大笑。长孙玄同担任荆王的近臣时,他被临时指派代理掌管祭祀的主管祠庙、社坛。一次,在社坛里做祭祀前的洁身静心准备时,长孙玄同坐在帐幕里面,来了一条狗,往坛墙上撒尿。长孙玄同俯身拾起一块垫床的砖头,向狗打去。旁边有人看见他打狗,认为他轻率,于洁身静心不利,问:”你为什么私自用支床的砖打狗?“长孙玄同说:”你听说过吗?只要有利于国家,专(按:谐音‘砖’。)之也可以啊!“

王福畤

唐王福畤名行温恭,累授齐泽二州,世以才学称。子勔、据、勃,俱以文笔著天下。福畤与韩琬父有旧。福畤及婚崔氏,生子勃。(勃原作“劝”,据明抄本改。)尝致书韩父曰:“勔、据、勃文章并清俊,近小者欲似不恶。”韩复书曰:“王武子有马癖,明公有誉儿癖,王氏之癖,无乃多乎?要当见文章,方可定耳。”福畤乃致诸子文章,韩与名人阅之曰:“生子若是,信亦可夸。”(出《御史台记》)

唐朝人王福畤,以品行温和恭顺而闻名,连续被任命为齐、泽二州的长史,以才学得到世人的称道与赞许。王福畤的儿子王勔、王剧、王勃,都因为写一手好文章而名传天下。王福畤跟韩琬的父亲是老朋友。王福畤跟崔家的女儿结婚后,生了儿子王勃。一次,王福畤写信给韩琬的父亲,说:“王勔、王剧、王勃,三个孩子写的文章,词赋都清新俊逸。最小的王勃,好象也不错。”韩琬的父亲回信给王福畤说:“王武子有爱马的癖好,你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你们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见到你的儿子们的文章后,才能够确认他们写的文章是好是坏。”王福畤收到信后,就将三个儿子的文章寄给韩琬琬的父亲看。

韩琬的父亲和一些知名人士,读了王福畤三个儿子的文章后,说,“生的孩子都象王福畤三个儿子这样,确实是应该夸奖的啊!”

许敬宗

唐吏部侍郎杨思玄恃外戚之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人夏侯彪之所讼,御史中丞郎余庆弹奏免。中书令许敬宗曰:“固知杨吏部之败也。”或问之,宗曰:“一彪一狼,共着一羊,不败何待。”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出《国朝杂记》)

唐朝人吏部侍郎杨思玄,仗恃他是皇家的外姓亲戚,对待等待分配官职的官员很不尊重,而且排挤轻慢这些人。被待分配的官员夏侯彪举告,御史中丞郎余庆上书要求免去杨思玄的吏部侍郎职务。中书令许敬宗得知这件事,说:“我早就知道杨思玄要失败的。”有人问他怎么知道的?许敬宗回答说:“一彪一狼,共同对付一只羊不失败才怪呢。”许敬宗为人性情轻狂傲慢,参见过他的人多数他都不记得谁是谁。有人说许敬宗耳聋,可能是听不着。许敬宗说:“你的名字本来就难记。如果遇到的是河流沉榭,(按:何、刘、沈、谢的谐音。),我在河里摸索着,也许可以知道谁是谁来。”

高崔嵬

唐散乐高崔嵬善弄痴,太宗命给使捺头向水下,良久出而笑之。帝问,曰:“见屈原云,‘我逢楚怀王无道,乃沉汨罗水。汝逢圣明主,何为来。’”帝大笑,赐物百段。(出《朝野佥载》)

唐朝时,在宫中作“百戏”的艺人高崔嵬擅长假装痴傻逗趣调笑。一次,高崔嵬又装痴时,唐太宗让侍从将他的脑袋按入水中。过了好长时间才松手,高崔嵬从水中抬起头来冲着唐太宗笑。唐太宗问:“你笑什么?”高崔嵬回答说:“我在水中见到屈原大夫了。他问臣:‘我遇到楚怀王这个无道昏君,才自沉汨罗江,你遇到的是圣明的皇上,为什么也到水中来了呢?’”唐太宗听了大笑,赏赐给高崔嵬布帛等一百段。

元 晋

唐曹怀舜,金乡人。父维叔(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