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部分 (第1/4页)

铢,径寸七八分,圆而无孔。去缘二分,有隐起规,规内两面,各有书二十一字。其缘甚薄,有刃焉。督役者驰其二以白思恭,命使者入青城云溪山居以示道士杜光庭,云:“此钱得有石余。”思恭命并金钱复瘗之,但不知谁氏之墓也。其地北百步所,有石笋,知石笋即此墓之阙矣。自此甚灵,人不敢犯。其后蜀主改置祠堂享之。(出《广异记》,明抄本作出《录异记》)

唐朝乾宁三年丙辰,蜀州刺史节度参谋李思恭把弟弟埋在成都锦浦里北门内西回第一宅,西面与李冰祠相邻。宅的北面地势渐渐高起来,高冈的走向是西南向,同李冰祠相连接。在宅堂的北面,挖地五六尺深,见到一个大墓。墓的砖壁非常坚固,在砖壁外得到数十枚金钱,每个重十七八铢,直径一寸七八分长,圆形中间没有眼。离边缘二分,有凹槽,槽内两面各有二十一个字。金钱的边缘非常薄,有刃。监工的急忙骑马送二个钱给李思恭报信。李思恭派人进青城云溪山居把两枚钱送给道士杜光庭看。杜光庭说:“这种钱大概要有一石多。”李思恭下命令把金钱放回墓中重新埋上,但是不知是谁的坟墓。墓地北面一百步左右,有石笋,石笋就是这个墓的墓门。从那以后,那里非常灵验,人们不敢侵犯。后来蜀主把那里改作祠堂用于祭祀。

武瑜

安州城东二十余里,有大墓。群贼发之,数日乃开。得金钗百余枚,合重百斤。有石座,杂宝古腰带陈列甚多。取其一带,随手有水涌,俄顷满墓。所开之处,寻自闭塞。盗以二钗(“钗”字原“阙”,据黄本补),子献刺史武瑜。夜梦一人古服,侍从极多,来谒云:“南蛮武相公也,为群盗坏我居处,以君宗姓,愿为修之。盗当发狂,勿加擒捕。”即命修之,群盗三十余人,同时发狂,相次皆卒。(出《录异记》)

安州城东二十多里处有座大墓。群贼去盗墓,好多天才挖开。盗得一百多枚金钗,合起来有一百斤重,墓中石座上面陈列许多宝物腰带。盗贼拿起其中的一条,随手涌出许多水,不一会,墓室里面水就满了,挖掘开的地方也自己封闭了。盗贼把两个金钗献给刺史武瑜,武瑜夜晚做梦,梦见一个穿古代衣服的人,带着众多侍从来见他说:“我是南蛮武相公,群盗破坏了我的住处。因为你是我的同宗,所以我让你替我修好。盗贼都会发狂,不必缉捕他们了。”武瑜就让人去修大墓,那群盗贼三十多人,同时发狂,相继都死了。

曹王墓

永平乙亥岁,有说开封人发曹王皋墓,取其石人羊马砖石之属。见其棺宛然,而随手灰灭,无复形骨,但有金器数事。棺前有铸银盆,广三尺,满盆贮水。中坐玉婴儿,高三尺,水无减耗。则泓师所云。墓中贮玉,则草木温润;贮金多,则草木焦枯。曹王自贞元之后,历二百岁矣,盆水不减,玉之润也。(出《录异记》)

前蜀永平乙亥年间,传说开封人发掘曹王皋的坟墓,取走那里的石人,石羊、石马、砖石之类的东西。看见棺椁仍完好,可是用手一碰就像灰尘似的飞散,一点尸骨也没有了,只有金器几件。棺椁前面有一个银盆,盆口三尺,贮满水,中间坐着一个玉石婴儿,高三尺,水一点也没有减少损耗。正如泓师所说的:墓中贮藏玉器,草木就温润新鲜;藏金多,草木就焦枯。曹王自从贞元埋葬之后,经历了二百年,盆中的水一点不减少,是玉滋润的结果。

韩建

韩建丧母,卜葬地。有术云:“只有一穴,可置大钱,而不久即散。若华州境内,莫如于此也。”建乃于此葬母。明年,大驾来幸。四海之人,罔不臻凑。建乃广收商税,二载之后,有钱九百万贯。复三年,为朱梁所有。(出《中朝故事》)

韩建的母亲去世了,请风水先生选择墓地。风水先生说:“只有一处较好的墓地,可以得到许多钱财,但不久还会失去,假如葬在华州境内,没有比这再好的地点了。”韩建就在这个地方埋葬了他母亲。第二年皇帝驾临,全国各地的人都往这里聚集。韩建就趁机收取商税。二年之后,家里积蓄了九百万贯钱。三年后,都归朱梁所有。

海陵夏氏

戊戌岁,城海陵县为郡,侵人冢墓。有市侩夏氏,其先尝为盐商,墓在城西,夏改葬其祖。百一十年矣,开棺,唯有白骨,而衣服器物,皆俨然如新,无所损污。有红锦被,文彩尤异。夏方贫,皆取卖之,人竞以善价买云。其余冢,虽历年未及,而皆腐败矣。(出《稽神录》)

戊戌年间,海陵建郡城,侵占了一些坟地。有一个买卖的中间介绍人姓夏,他的先辈曾经做过盐商,坟墓在城的西面。这个姓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