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部分 (第1/4页)

唐宋州刺史王璿,少时仪貌甚美,为牝狐所媚。家人或有见者,丰姿端丽。虽童幼遇之者,必敛容致敬。自称新妇,祗对皆有理。由是人乐见之。每至端午及佳节,悉有赠仪相送,云:“新妇上某郎某娘续命。”众人笑之,然所得甚众。后璿职高,狐乃不至。盖某禄重,不能为怪。(出《广异记》)

唐代宋州刺史叫王璿,少年时仪表外貌很美,被一只雌狐狸迷住了。家人中有看见那狐狸的,容貌端庄秀美,即使是仆人和小孩遇到她,她也会严肃地表示尊敬。她自称是新娘子,言谈举止都合乎规矩,因此家人都喜欢见到她。每当到了端午节以及其他佳节,都有礼品赠送给家人,并说:“新娘子给某个郎君某个娘子奉上礼品。”大家都觉得她说的话很好笑,可是得到的东西却很多。后来王璿的职务高升了,狐狸就不来了。可能是一个人地位高了,就不能迷惑他了。

李 黁

东平尉李黁初得官,自东京之任。夜投故城,店中有故人卖胡饼为业。其妻姓郑有美色,李目而悦之,因宿其舍。留连数日,乃以十五千转索胡妇。既到东平,宠遇甚至。性婉约,多媚黠风流;女工之事,罔不心了;于音声特究其妙。在东平三岁,有子一人。其后李充租纲入京,与郑同还。至故城,大会乡里饮宴,累十余日。李催发数四,郑固称疾不起,李亦怜而从之。又十余日,不获已,事理须去。行至郭门,忽言腹痛,下马便走,势疾如风。李与其仆数人极骋,追不能及,便入故城,转入易水村,足力少息。李不能舍,(“转入易水村足力少息李不能舍”十三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复逐之。垂及,因入小穴,极声呼之,寂无所应,恋结凄怆,言发泪下。会日暮,村人为草塞穴口,还店止宿。及明,又往呼之,无所见,乃以火熏。久之,村人为掘深数丈,见牝狐死穴中,衣服脱卸如蜕,(“服脱卸如蜕”五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脚上著锦袜。李叹息良久,方埋之。归店,取猎犬噬其子,子略不(“犬噬其子子略不”七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

惊怕。便将入都,寄亲人家养之。输纳毕,复还东京,婚于萧氏。萧氏(“东京婚于肖氏肖氏”八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常呼李为野狐婿,李初无以答。一日晚,李与萧携手(“一日晚李与肖携手”八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与归本房狎戏,复言其事。忽闻堂前有人声,李问:“阿谁夜来?”答曰:“(声李问阿谁夜来答曰”九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君岂不识郑四娘耶?“李素所钟念,闻其(”闻其“二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言,遽欣然跃起。(”欣然跃起“四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问:(”问“上原有”然旧状“三字,据许本、黄本删。)”鬼乎?人乎?“答云:”身即鬼也。“欲(”欲“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近之而不能,四娘(”不能四娘“四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因谓李:”人神道殊,贤夫人何至数相谩骂?且所生之子,远寄人家,其人皆言狐生,不给衣食,岂不念乎?宜早为抚育,(“为抚育”三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九泉无恨也。若夫人云云相侮,又小儿不收,必将为君之患。“言毕不见。

萧遂不复敢说其事。唐天宝末,子年十余,甚无恙。(出《广异记》)

东平县县尉李黁刚得到官职,就从东京出发去上任,夜里来到故城住宿。客店里有个熟人靠卖烧饼维持生活,他的妻子郑氏长得很美,李黁看见便喜欢上她,就住到他家里,一连住了好几天,并用十五千钱买下卖胡饼的妻子。到了东平县后,对她宠爱备至。她性情温和可爱,长得美并且又聪明又风流,女工的事,她没有不懂的,对音乐特别懂得它的妙处。在东平县住了三年,生了一个儿子。那以后李黁因担任赋税运输工作要进京去,就和郑氏一起回去。到了故城,遍请故乡的亲朋好友赴宴,呆了十多天,李黁多次催促启程,郑氏固执地称病不起身,李黁也因爱她而听她的话。又过了十多天,不得已,有事要办必须启程,走到外城的大门时,郑氏忽然说肚子疼,下了马就跑,速度快得象风一样。李黁和几个仆人极力骑马追赶,也没追上。就跟着(郑氏)进到故城,转个弯进入易水村,郑氏跑得稍慢,李黁还不舍弃,又追下去,快追上时,郑氏进入一个小洞里,大声呼唤她,静静地也不回答。李黁恋恋不舍,凄惨悲伤,一边说一边流泪。这时天黑了,村里人用草塞住洞,他们回客店住宿。等到天亮,又去洞口呼唤她,什么也没听见。于是用火熏,熏了很久,村里人又帮他挖洞,挖了几丈深,只见一只雌狐狸死在洞里,衣服脱了下来象蝉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