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 (第1/4页)

必定。后十五六日,大是吉辰,君于此时,但具婚礼所要,并于此备酒肴。今小娘子阿姐在逻谷中,有小疾,故日往看省。向某去后,便当咨启,期到皆至此矣。”于是俱行,崔生在后,即依言营备吉日所要。至期,女及娣皆到。其姐亦仪质极丽,送留女归于崔生。崔生母在故居,殊不知崔生纳室。崔生以不告而娶,但启以婢媵。母见新妇之姿甚美。经月余,忽有人送食于女,甘香殊异。后崔生觉母慈颜衰悴,因伏问几下。母曰:“有汝一子,冀得求全。今汝所纳新妇,妖媚无双,吾于土塑图画之中,未曾见此。必是狐魅之辈,伤害于汝,故致吾忧。”崔生入室,见女泪涕交下曰:“本侍箕帚,望以终天;不知尊夫人待以狐魅辈,明晨即别。”崔生亦挥涕不能言。明日,女车骑复至,女乘一马,崔生亦乘一马从送之。入逻谷三十里,山间有一川,川中有异花珍果,不可言纪;馆宇屋室,侈于王者。青衣百许迎称曰:“无行崔郎,何必将来?”于是捧入,留崔生于门外。未几,一青衣女传姐言曰:“崔郎遗(遗原作遣,据明抄本改)

行,太夫人疑阻,事宜便绝,不合相见;然小妹曾奉周旋。亦当奉屈。“俄而召崔生入,责诮再三,词辨清婉。崔生但拜伏受谴而已,后遂坐于中寝对食。食讫命酒,召女乐洽奏,铿锵万变。乐阕,其姐谓女曰:”须令崔郎却回,汝有何物赠送?“女遂袖中取白玉盒子遗崔生,生亦留别,于是各呜咽而出门。至逻谷口回望,千岩万壑,无有远路。因恸哭归家,常持玉盒子,郁郁不乐。忽有胡僧扣门求食曰:”君有至宝,乞相示也。“崔生曰:”某贫士,何有是请?“僧曰:”君岂不有异人奉赠乎?贫道望气知之。“崔生试出玉盒子示僧。

僧起,请以百万市之,遂往。崔生问僧曰:“女郎谁耶?”曰。:“君所纳妻,西王母第三女,玉卮娘子也。姐亦负美名于仙都,况复人间!所惜君纳之不得久远,若住得一年,君举家不死矣!”(出《玄怪录》)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个姓崔的书生,在东州逻谷口居住,好种名花。每到暮春季节,花蕊芬郁,远在百步之外就可以闻到花香。书生每天早晨刚起来,都是先洗漱,然后便去看花。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女子,从西边乘马而来,穿青衣的老少几个婢女跟随在她的后边。

这女子姿色极美,所乘的骏马也极佳。崔生还没来得及细看,女郎就已经过去了。第二天女郎又从这里经过,崔生就在花下先摆上酒茶和酒杯茶杯,铺上草垫子,在垫上又铺上席子,就去迎着女郎的马首参拜说:“我生来喜好花木,这个园子里的花没有不是我亲手栽植的。

如今正赶上花香浓郁,颇值得您流连一顾。女郎这几天频繁从这里经过,估计仆人和马匹都会疲劳。我斗胆准备薄酒,来等您歇息。“女郎连看也没看就过去了。她身后的青衣婢女说:”只管准备酒菜宴席,何愁不来?“女郎回头呵叱婢女说:”为什么轻易与别人说话!“崔生第二天又先到了,扬鞭策马随在女郎后边,到了一座别墅的前面,崔生又下了马,下拜请求了很久。一个青衣老婢女对女郎说:”马太疲乏了。暂且歇一歇也不会有什么差错。“于是女郎自己控制着马,到对着寝室的门前下来。老婢女对崔生说:”您即然没有结婚,我给你做媒妁可以吗?“崔生高兴极了,又拜又跪地请求帮忙。老婢女说:”这件婚事必定成功。过后十五六日,是个大吉之辰,您到这个时候,只管置办婚礼所必需的东西,并在这里备办酒肴。如今小娘子的姐姐在逻谷中,有点小病,所以天天去探看。你走之后,就会提出请求建议,日期到了的时候我们都到这里了。“于是一起走,崔生在后。崔生回去,就依照老婢女所说的那样,置办准备吉日所必需的物品。到了约定的日子,女郎和她的姐姐都到了。她的姐姐的仪表气质也极其俏丽,就把女郎送来留给崔生。崔生的母亲还在故居居住,一点儿也不知道崔生娶媳妇的消息。崔生因为没有禀告母亲而私下娶妻,就向母亲假言,她是一位侍奉自己的婢妾。他母亲看到了新娘子也觉得她姿色很美。经过一个多月了,有一天,忽然有人给女郎送来食品,那食品又甜又香,很是奇异。后来崔生觉得母亲衰老憔悴,于是跪伏在几案之下给母亲问安。他的母亲说:”我只有你这一个儿子,希望能够求得保全。如今你所娶的新媳妇,妖媚无双,我在土塑的图画当中,也不曾见到过这样的美貌女子,一定是狐狸精一类的东西,恐怕对你有伤害,所以造成我的忧虑。“崔生回到自己内室,见到女郎涕泪交流,女郎说:”我侍奉你,给你作妻子,指望终老天年;没想到老夫人用对待狐狸精的态度对待我。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