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6匀毡韭墒�此担�108个人和180个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在法庭上打赢了就行,但对于中国原告来说,108个和180个绝对不同,让中国更多的受害者发出声音,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

争执的结果是,已经开出的大船停下来载上后来的72人,一并向前驶去。王选为此做了大量的说服日本律师的工作,日本律师又转而做了大量的说服法庭的工作。

在诉讼的大船向前行驶的时候,森正孝的揭露会和辩护团发生了争执,最后细菌战调查与诉讼的发起者森正孝宣布退出诉讼。而此时他已经资助21名中国原告和研究者到日本出庭,他的揭露会已经出现赤字300万日元。分歧也没有阻止诉讼的进行。

2002年8月27日,一审的最后宣判到来,尽管大家知道胜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还是抱着一丝的期望期盼着。

8月27日这一天,崇山村的老年活动室里,王培根、王锦悌等准备了扩音的喇叭,汇集了原告和村民们等待着。宣判一结束,王选会用手机打电话传递消息。

而在日本,王选上午10点半就带着61名原告和教授支援团,身前身后各背着“要和平不好战争”“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受害者谢罪”的标语在日本法庭前示威。

开庭这一天,美联社、新华社、路透社、英国BBC、中国中央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日本中央新闻等十几家媒体采访了王选和原告团、辩护团。

中午12点辩护团团长土屋公献、原告团团长王选率辩护团、原告团捧着21位死于细菌战者的遗像,走进法院大门。只能容纳120人的103号小法庭,除了原告团、辩护团之外,只剩下80个席位,但要求进入的人太多,只好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谁能进入。

下午1点40分《未来之诉》摄制组被允许进入法庭前拍摄两分钟。寂静的两分钟过后,审判长岩田好二宣读判决,驳回原告一切请求,诉讼费由原告承担。

王选的疲倦沙哑的声音在崇山村的喇叭里响起:败诉,但我们胜利了,细菌战的事实第一次被确认,我们要继续上诉,斗争到底。

崇山村群情激愤,王锦悌当即在电话里向王选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我们的孙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已经做好了上诉的准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抬舆”队伍中(2)

下午,王选和原告团声援团进行游行。下午两点,游行尚在进行当中,原告团、辩护团召开新闻发布会。

王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个荒唐的判决。法庭既然承认了日军发动细菌战的事实,但又不承认国家对细菌战造成的严重后果负有责任,这岂不等于说,对当年日军犯下的罪行可以不认账了?法院承认了犯罪但不赔偿,等于把原告置于人权保护之外,作为人,我们一直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日本法院在帮助日本政府逃避战争责任,这种违背人性、违背公理的做法将受到全世界正义人士的谴责!这是一次保护战争犯罪的判决。既然日本法院只知道维护日本国家的利益,不能或不敢主持公道,那么,今后我们将准备向国际法庭控告731部队等日军在中国发动过的细菌战罪行,我们要让世界更多的人都来了解历史的真相。”

官司到这里,王选记着那些帮助中国人抬舆的日本人。她说:“官司打了好几年了,我也真是认识他们每一张面孔,却又叫不出其中许多人的名字。”

在日本,支持这些诉讼具体要作些什么呢?别的暂且不说,一下也说不完。就以开庭那一天为例,第一件事,也是最基本的,是开庭的时候,要四处联络到人,让旁听席尽量坐得满一些。一则不能让被告(大多数诉讼是日本政府,有些是企业)小看了,二则不要让法官觉得冷清。因为开庭都是上班的时间,所以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做起来也是不容易。细菌战诉讼一审时,用的是东京地方法院最大的一个法庭,有76个座位,按理每次至少需要有四五十人来参加旁听,有时就是没有这么多,大伙儿就尽量分开坐。

为了让法官留有印象,1998年11月,辩护团把揭露日本细菌战的历史专著《死亡工厂》的作者——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谢尔顿·哈里斯从美国请来参加旁听。二审第一次开庭,加拿大的日裔人权组织联合当地的华裔人权组织,派了代表带上市议会的“洋人”议员,从温哥华飞来参加开庭。远居美国纽约的一位日本自由作家,前两年发表过关于日本细菌战战犯如何逃脱惩罚的文章,每次回到日本,凑上了,一定来参加旁听。去年我在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