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1/4页)

美国政府通过这部影片,是想让美国民众提防中国,日后对中国进行围堵也方便很多。

不过中华帝国敢秀这个肌肉,就不怕围堵。

到战争爆发的时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围堵都是浮云,都是徒劳。

中国的巨大变化在影片中展现无疑,这让美国民众开始对中国的状况有了正确的印象,但也产生了恐惧。

特别是影片中的战争场景,这是全世界人民都前所未见的大场面,也是一个十分逼真的战争场景。

威武的中国士兵戴着墨镜,抽着香烟,有种异常冷酷的气息。

在旧金山,一家电影院内,里面坐满了旧金山当地的华人,一个留着小胡子,带着绅士帽的人正坐在中排,盯着大银幕,眼中带着复杂的神色。

此人正是流亡美国的孙文,他来到美国已经有好几年了,这对于长期流亡海外的他来说只能说是家常便饭。

不过相比当年满清统治期间海外华人对他的支持,此时已经没有多少华人支持他了,因为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自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人选,如今看到的却是一个他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局面,中国在夏钧的领导之下,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

海外华人拥护的都是中华帝国,在孙文看来,夏钧称帝的野心展露无遗。

然而他的能力为他的野心铺平了道路,很多时候他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作为主心骨。

然而当孙文看完这部电影,心中即感觉五味杂陈,又有些激动莫名。

他孙文虽然待人虚伪,虽然有谋取私利,但他何尝没有复兴中国之梦想,只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再实现自己个人的物质需求而已。

没有谁是完美的,孙文谋取私利这很正常。至于待人不诚,只能说是一种个人觉得正确的,能够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其目标也有复兴国家的梦想。

不过这样的人,极易酿成悲剧。

历史上,孙文就是被苏联当枪使。

北洋政府尚且敢对苏俄动武,国民党则屁都不放一个。

更是因为孙文发动内战,使得中国再度丢掉了外蒙,更别提什么收复唐努乌梁海的计划了。

野心家,理想家。

这就是一个真实和复杂的孙文。

当孙文看完了《一个民族的重生》,对于中国的崛起,以及民族的复兴激动不已,这完全超出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民族梦想。

然而在这一瞬间,孙文突然叹了口气,整个人靠在椅子上,心中的野心烟消云散。

孙文心中五味杂陈的原因在于,影片中也有他的戏份,是一个叫黄海涛的演员出演的,和他长得有八分像。

而他的戏份虽然不是太多,但影片中并未将他抹黑。

夏钧在影片中评价道:“一个自负的人,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最正确的,正如我是,袁世凯是,孙文亦是。要想证明谁才是最正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自己认为最不正确的那一个踢出局。”

这句话,完全诠释了民国年间争权夺利的本质。

民国时期,袁世凯,孙文二人皆有一些建树,但相比袁世凯这个传统的官僚来说,孙文在很多地方却不如袁世凯。

袁世凯虽然说起来一无是处,当袁世凯在教育的发展上却一向重视,但袁世凯对教育的重视被华东政府的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给淹没了,变得不起眼了。

相比之下,孙文可能是正确的。

但他缺乏一个基础,一个上位的基础。

民国初年,是袁世凯当总统。

这个时候夏钧尚且乖乖的当地方政府,孙文却意图发动内战而上位,这本身就已经损害了民族利益。

就算是孙文上位后能有比袁世凯更好的建树,夏钧也不会允许他上位。

二次**中华东政府支持北洋,这正是夏钧做出了他的选择,因为他认为孙文的行为方式最不正确。

把孙文踢出局之后,就是夏钧与袁世凯之间的竞争了。

事实证明,夏钧的手段比孙文高明得多。

他与袁世凯竞争,从来不以发动内战的方式来进行,而是通过不断的埋头发展,以及对外外交上的行动,促使北洋政府退让。

同时北洋与华东之间亦有大量的合作,等于是在军阀林立的民国初年,进行强强联合,把其他的军阀、政客全部踢出局去,双方再慢慢磨合。

而中日山东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