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五、 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

朱训在报到时才发现这是一个误会。用人部门求贤心切,发生了“张冠李戴”的差错。尽管如此,朱训还是满心欢喜地服从了组织的分配,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奉献了二十五年的宝贵年华。

六、 干一行爱一行

昨天还在领导尖端技术的科研攻关,今天却要管理一家垂危的大型进出口企业。这次改行的跨度之大,不亚于天壤之别。可是在陈为江看来,这都是组织分配的工作,都要义无反顾地做好。陈为江那被同事誉为“计算机”的大脑又一次紧张地运转起来。

七、 彩虹之桥

一曲奏罢,盛中国再次深情地向观众说道:“希望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一盏希望之灯。不论火苗多么弱小,也千万不要让它灭掉。只要它不熄灭,我们就可以重燃希望之火,就可以重建我们的家园!”

第十六章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生信念,支持他们甘愿将青春和生命托付给祖国,虽忍受重重艰辛和苦难却仍旧无怨无悔?在那种近乎于苦行般的自律与虔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为动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目录(5)

第十七章 新的篇章

“善邻胜远亲”。经过十余年精心的呵护和引导,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邻邦的关系已经步入前所未有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两国必将携手迎来共同的繁荣。

我们期待着,留苏学人的精神火炬,将在新一代留学生手中传承下去。

历史,将迎来崭新的篇章。

后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五十年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

五十年前,众多中华学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讲话。“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豪迈誓言在莫斯科大学礼堂里回荡不息。

五十年前,上万名青年学子在异国的土地上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十年间,留苏学子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勤奋工作,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才智。虽经历坎坷和磨难却无怨无悔。

今天,昔日英姿勃发的青年已然变成了年逾古稀的老者。可是,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每当我回首往事,心中仍禁不住激情澎湃。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热血青年涌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圣地——苏联,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启蒙,学习革命斗争的理论和经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经过革命斗争血与火的洗礼,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和军队的建设和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才华,乃至热血和生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面对来自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封锁,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新生的共和国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一万多名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

学子们在克服重重困难与取得优异成绩学成回国后,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愉快地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才智和青春,为振兴中华创造了丰功伟绩,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他们当中,有的人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有的人成为一些行业和部门的领导者,有的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人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了杰出贡献,有的人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不论声名显赫,还是默默耕耘,他们都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最瑰丽的建设事业。他们的名字,已经并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历史的丰碑上。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隔阂后,中苏两国间留学生交流成为融化两国关系坚冰的第一泓春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国政府恢复向前苏联及独联体国家派遣公费留学人员。与此同时,大量自费留学人员来到独联体国家学习。他们为增进两国间了解和友谊,巩固两国战略合作关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纵观近一个世纪的留学苏联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就是永远胸怀祖国、视祖国声誉为生命的爱国主义,永远将祖国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奉献美德,和永远追求真理、不向困难低头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