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1/4页)

当然,也有少数官员在心中腹诽,即使少帝为真龙天子,但是天子年幼,未经人事,自然少不得要倚重朝廷大臣,所以他们只要能够搏得天子龙颜大悦,升官发财必定指日可待也。

“今日朕登大宝,继承先祖遗业,当与众位爱卿一起励精图治,不负祖宗所托,不负天下百姓所望,故今日朕颁布一道圣旨,免去天下百姓一年的赋税,让大家能够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吾皇天降圣恩,老臣替天下百姓叩谢吾皇。”

大司农曹嵩站了出来,恭敬地向刘辩叩谢圣恩,他是九卿之一,负责全国的赋税钱财,是汉朝的中央政府财政部,凡国家财政开支,军国的用度,诸如田租,口赋,盐铁专卖,均输漕运,货币管理等都由大司农管理。

“九卿之中,尚缺数人,今日一并补齐,众爱卿听封——封荀彧为太仆,陈宫为大鸿胪,典韦为卫尉,郭嘉为京北尹,戏志才为大长秋,盖勋为执金吾。此外,原东宫卫队改名为大内侍卫,由卫尉典韦负责统领,一应皇宫安全事务交由大内侍卫负责,人数以一千这限,不足的可以从禁军中抽调;另外,原西园禁军八营建制取消,改为御林军,设上中下三营,上军中郎将甘宁,中军中郎将许褚,下军中郎将淳于琼,负责洛阳城安全事务,全军以三千人为限,于洛阳城中分设三处军营驻地。调整之后,羽林军不在负责洛阳城内防务,重点负责司隶各郡县的安全。大将军,如今天下混乱,各郡县叛军不断,而京畿重地的安全乃是重中之重,不能有半点闪失。我知道羽林军人数有限,近年来数次出征,人数已经不足五千之数了,朕准许大将军将羽林军人数扩充至五千人,此后羽林军将士每月增发十分之一的奉响,希望大将军能够以国事为重。”

刘辩一登基,立即将自己的一班亲近之人封了重要职位,如果不是朝廷不亦大动干戈,恐怕他会将三公九卿里面的大多数职位都换成自己相信的人。

虽然刘辩此举削弱了大将军何进对洛阳城的掌控,但是他想到禁军中的甘宁、许褚、淳于琼都到自己的大将军府上来拜访过自己,有向自己效忠的意思,所以由他们防守洛阳城与由羽林军来防守其实区别并不大。

更何况,少帝不但允许羽林军扩充人数,而且还提高了羽林军将士的待遇,这样更有利于他掌控羽林军,而且他统领的羽林军在洛阳城内来洛阳城外都是一回事,反正洛阳城他还不是自由出入,也不担心自己的地位问题。(未完待续)

………【197、大封文武】………

“吾皇所虑极是,先帝在时,禁军交由蹇硕那个阉人掌管,以致于皇宫与洛阳城中防守职责不明,差点被蹇硕祸乱朝廷。如今天子圣明,这般安排正是合适,老臣自然万分支持。”

“大将军不愧是朝廷老臣,一心一意都为朝廷着想,各位爱卿都要向他学习。不过,御林军虽然独立成军,但是仍然交由大将军节制,统一军令,方便行事。另有一事,后将军袁隗为三朝元老,如今朕要劳烦老大臣,欲辛苦袁老与大将军一同参录政事,不知袁老意下如何?”

刘辩三两下敲定了军事防备上的大事,达到了自己的心愿,大将军何进也颇为满意,而后又提出了另一件大事,将后将军袁隗提到了参灵政事的位置上来。

后将军袁隗听得一愣,同时大殿之中的众多大臣也都愣住了,没有想到新帝登基之日,竟然就要任命辅政大臣,这可是相当于帝师之位呀,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吾皇圣明,老臣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后将军袁隗激动地走出朝列,跪拜下去,一头白发满目苍苍,刘辩看了心里自然欣喜若狂,他提拔袁隗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要借机笼络袁氏家族,以防袁氏兄弟如同历史上那般为祸天下。

“袁爱卿平身吧。”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当知。朕昔日曾经师从蔡大学士。学习道德文章,今日朕登基为帝,加封蔡大学士为太傅,位同三公,参录政事。此外,司徒陈大人,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加封陈大人为太保,位同三公。参录政事,与大将军、后将军、太傅同为四辅助大臣。议郎王允王大人,德才兼备,为人忠勇。升任司徒一职。免去射声校尉马日磾、讨虏校尉盖勋之职,改由伍孚担任射声校尉,周毖担任讨虏校尉,伍琼担任城门校尉。”

刘辩根据自己了解的历史,对一些忠勇之人大加封赏,何太后也没有加以干涉,所以竟然得以无比顺利地达成所愿,并没有任何大臣出来反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