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争力是优秀的团队,他们总能出色地完成公司的任务”……以上所述的竞争力的确是“我有他无”,只要对手不能够获悉他们的优势,就可以保持这种优势。所以,很多企业将竞争力当成机密,或者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武器,在关键的时候用来对付对手。这难道是真正的“战略”竞争力吗?其实他们还是没有明白战略的真正含义。

战略竞争力是“对方知道也做不到”,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安利就是人们熟知的一个企业,很多人都觉得安利的战略竞争力在于有很好的产品,但认真分析一下,人们不仅可以从安利公司得到好的产品,从其他公司也能获得更好的产品,但为什么安利能够成功呢?关键在于安利的训练系统,这是他们的战略竞争力,能够训练出合格的销售人员是安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可以复制安利的直销模式,但是他们不可能复制安利的训练系统,因为那是长期发展积累的战略竞争力。可见战略的竞争力不应该是一种“见光死”的秘密武器,而是需要长期揣摩、实践、验证的实战经验。战略竞争力并不一定要领先,更重要的是持续地积累,所有投机主义思想会让企业丧失获得战略竞争力的机会。

因此,企业领导者关于企业战略的认识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企业的决策与行动。同时,企业的目标、愿景不能与战略混为一谈,企业的战略需要强大的定量分析之后才能确定,任何一个优秀的战略选择都和收入与资产负债相关。企业领导者要想制定成功的战略必须选择正确的产业、产品、服务,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有效避免错误战略的产生。

其次,企业领导者易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混淆运营有效性与战略。波特说:“良好的运营能够促进业绩,但是它的缺点是不能持久,因为如果效果极佳,其他人也会纷纷效仿。”事实上,要认清这些错误并不容易,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必须在短时间内处理多方面的问题,领导者必须要在明确市场独特定位的同时保证最佳的运营模式。一般情况下,企业领导者更关注运营效率的增长,这种现象会导致与其竞争优势的更重要战略——独特的商业模式渐行渐远。所以,领导者需要牢记战略竞争力,在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清楚这是不是最佳的运营方案,或者是这是否有利于提高战略定位。

第三章

沟通促共赢:

深奥大道理也能说成生动小故事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表示,沟通就是把一个团队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但是沟通存在障碍几乎是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企业越复杂,沟通就越难,尤其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为困难,基层的意见在反馈中被层层扼杀,高层领导的决策传达往往无法真实地传达给所有员工。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领导与下属之间处于不同的位置,而且被各种因素、环境所包围,很难实现真正的沟通。

翟鸿燊教授在北大总裁班的沟通课上说:“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就是真诚、信任与尊重,而这些都要通过沟通来实现。”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关心员工,并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是管理沟通最有效的方式,这不仅使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还能促使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力。

1。有效沟通从“心”开始

北大总裁班的沟通课上,翟鸿燊教授强调说:“沟通的一切是从心开始。”只有用心去传达,才能使交流变得更有效、更顺畅。在工作中,企业的领导者通常比员工有更多需要处理的事情,经常需要向员工布置任务。当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领导通常不会意识到沟通的问题,只是用下达任务的方式将工作安排下去,即使员工有好的方法也懒于沟通,从而导致企业上下级往往不能实现有效沟通。

作为领导者,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再加上事务多杂、工作节奏很快,很容易忽略员工的处境,甚至认为对员工说话好比对牛弹琴,而员工也总是会觉得领导不相信自己,不看重自己提出的宝贵意见。

有一家纺织公司,常年为一家客户提供“乳白”布匹,仅这单项业务每年就有高达几百万的营业额。

一天,远在外地出差的老板突然收到这家客户的一份30万元的订单,是“纯白”的布匹订单,而且还是急用。于是,老板立刻给副厂长打电话通知下单,并嘱咐马上投入生产。但是在交代的时候,老板并没有强调这家客户此次要的不是以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