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十,阿Q是省里张部长树的典型,许多经验是假的,阿Q的“劳模”是“人造模”。

当时只要抓住某人的什么把柄,捕风捉影也好,无事生非也好,造谣生事也好,都可以随便写大字报。现在看来不可思义,可当时就是如此!

大字报一出,在鲁镇,在未庄,真是万头攒动,围观者人山人海。

对于阿Q的“十大罪状”,青年“鸡食分子”们,不了解历史情况,特别是有“海外关系”“美国特务”等罪名是要人命的!他们向阿Q了解情况,阿Q做了解释:比如说他有海外关系,美国特务等等,纯粹是政治陷害。海外来寻根的那封来信,组织部门根本没有给阿Q看过,阿Q怎么会给美国提供情报?根据阿Q提供的情况,他们一一写成大字报不仅为阿Q申辩,而且继续攻击对方,说他们是:利用这种恶毒攻击,来达到保护走资派张鲁的目的,对方是地地道道的“保皇小丑”的恶劣表演。这时的一切,已经是只有“派性”的利益关系,而没有任何是非了。不仅在鲁镇,甚至在绍兴也分成两大派”:有一派支持“阿Q造反兵团”,其对立面的另一派叫“鲁迅造反兵团”,阵线分明地派成为“保Q派”和“打Q派”。鲁迅和阿Q打起来了。

当时全国全国各地都分为不共戴天的两大造反派:如“延安造反兵团”和“井岗山造反兵团”誓不两立;“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和“毛泽东主义红卫兵”打得死去活来,和鲁镇的情况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 再度造反的成果(4)

“两大派”在“夺权”的号召在,武斗开始了。各级党委或政府的领导干部全被打成了“走资派”,政权处于瘫痪状态。这时解放军出来“支左”了。所谓“支左”按照政策是“解放军要支持革命左派”。那时唱得最响的“语录”歌曲之一就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可是什么是“左派”,什么是“走资派”直到十年之后,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也没有一个政策界限。没有政策,没有策略,也就没有生命了。所以各地的解放军“支左”部队,在同一个地方支持的派就很不相同。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喊着当时《语录》中同样的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或者“我们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要被敌人压倒”冲锋陷阵。有的在一个地区的解放军,正规军和地方军区,支持的“左派”截然不同。造反派们在支持自己一方的解放军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许下,到军械仓库去抢夺武器。这种空前绝后的政治形势,现在看来滑稽可笑,当时却是很严峻的现实。

这么一来,毛泽东叫做的“全面内战”开始了。

阿Q是最早造反的,又是一派的头领,后来队伍扩大,号称两万大军。阿Q是头目,可是“打Q派”的势力更大。经过几次战斗,“保Q派”屡战屡败。他们便龟缩在鲁镇,以中学为据点,建筑堡垒,以求自守。

这时阿Q害怕了。他想,自己年轻时就造过反,那一次几乎造掉了脑袋。这次造反,他原来想给张鲁戴一顶“走资派”的帽子,把他打倒,把自己“扶正”,并没有很大野心,没有想到事情的变化会这么复杂,弄不好自己可能来一次“二进宫”,这一次可能要掉脑袋的!“妈妈的!真想不到……”

阿Q虽然是“保Q派”的首领,但他被人们控制了。无论什么“夺权声明”呀,“饬令”呀,“紧急呼吁”呀,都是“鸡食分子”们起草的,却是以他的名义发出的,如果他这一派失败了,他就得罪加三等!

在一个夜晚“打Q派”携带着机关枪,手溜弹来进攻了。没有响几枪,“打Q派”就攻进了鲁镇中学,死了两个学生,伤了十个学生,保卫阿Q的红卫兵“部队”作鸟兽散了。“打Q派”占领了鲁镇中学,他们从床底下揪出了阿Q,阿Q被俘了。

也就在当天晚上,“打Q派”对阿Q突击审讯。

阿Q被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带进一间教室内。学生们都穿着当时流行的黄军衣,戴着军帽,手持红缨枪、大刀,或者自制的狼牙棒(在木棍的一端钉一些钉子),个个的表情都是“怒目金刚”式。有两人架着阿Q的双臂,反剪在背后,一个学生抓着阿Q的头发,把他按倒在地,还没有等他反应过来,一个学生轮起皮带,照定他的脑袋狠狠一击:“跪下!”

九 再度造反的成果(5)

阿Q觉得痛得厉害,而且流出的血把眼睛都弄模糊了。阿Q跪下了。

接着学生们高喊:“打倒大汉奸,大特务阿Q!”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顽固到底,死路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