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荆北的安定让高宠心中甚是宽慰。现在巴蜀有6逊、荆州有周瑜镇守,一切都如预想的一般。接下来高宠要做的,就是好好的过一个新年,同时也让西征的将士如愿的回家团聚。

腊月三十,高宠终于回到江东。鲁肃、顾雍率领着一般文武早就守候在埠头迎接。一别数月,人如昨,物已非,当高宠踏上崭新的金陵驿道时,不禁心花怒放。

回到府中,知道高宠喜好的慕沙早就摒退了左右侍婢,6缇、大乔携着活泼好动的清月围住在一起,与家人平安恬淡的过上一个节日对于高宠来说,是无数次要梦里盼望的场景。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正月十五就到了。经济的繁荣和达,加上境内贼乱俱平,江东的百姓享受到的是一个难得的清平盛世。在衔口相传的街头巷尾,高宠的文治武功已被百姓比作高祖武帝,这与北方朝廷对高宠的口诛笔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宠帅你看,王朗的这篇檄文,满篇无一句真实之言,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新一年头一回议事,劝学功曹崔琰持着一册卷绸忿忿然禀道。

高宠笑着接过,展开看去原来是新任太尉王朗撰写的《讨贼三令》,已成完全沦为曹操利用工具的王朗这一次干脆豁出了脸皮,开篇头一个字就是**裸醒目无比的‘汉贼’两个字,怪不得性情耿直的崔琰看了会如此激动。

“嗯,王景兴文思澎涌,词藻华丽,行文又慷慨激昂,与当年陈孔璋的檄文相比也不惶过。季珪可以此文为范例,下各处学校。不知在坐哪位有此雅兴,合上一文,批斗王老匹夫。”高宠不怒反喜,哈哈一笑道。

话音未落,坐下一人出列道:“某愿附合一篇,定叫王朗这苍髯老贼羞面而走!”

高宠拧神看去,却见说话之人羽冠飘飘,俊朗的脸上神采飞扬,不是诸葛亮还有何人。

“久闻诸葛先生文才敏捷,我等倾慕之至,正要瞻仰一二。”听得诸葛亮话气狂妄,信列中的刘晔、崔琰、张昭等谋士俱面露不服之色。诸葛亮‘变节弑主’的行径让人不齿,虽然张昭也是投降之人,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

诸葛亮见众人样起而攻之,面色坦然笑答道:“王朗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后为会稽太守,建安初年征辟入朝。吾观其言行,不过一缩芶食谄谀之臣,朽木为官之辈,奴颜婢膝之徒。今吾以大义斥之,何所惧哉!”说罢,诸葛亮朝着高宠一揖后,施施然退下议事大堂。

对于诸葛亮和江东众谋士的这一番唇枪舌创,高宠饶有兴趣的听着,诸葛亮的锋芒毕露让高宠看到了他的才能。同时,也让高宠提高了警惕,一个人要想生存得长久,就不能树敌太多。诸葛亮初来乍到,就如此咄咄逼人,一定另有玄机。

第四卷 蜀道难 第一百九十七章 妖言惑众

“——汝为南吏,今辱身甘做北狗,安敢做狂?皓卖老,若乞犬摇尾而食,江东三岁幼儿皆啖,想王子乔泉下知,亦当羞面而走——。

建安八年二月春,许都的天气还带着缕缕雾气,不过在朝堂之却,走另一番热火朝天、激烈热闹的情景。

当侍御史司马懿抑扬顿挫的朗诵起诸葛亮的这篇反驳檄文时,两厢文武官员的反应可谓百态横生,有暗自窍笑的,有抱打不千的,有骂骂咧咧的,也有古井无波不作声响的。那些与王朗相近的官员自然是个个义愤填膺,而象华歆等平素与王朗明争暗斗的,却是一付幸灾乐祸的模样。

至于丞相曹操,则走捻着颌下短短的须然,眯起细长的双目,不动声色也许在他的心里,早已有了另番的盘算。

王朗在兴平至建安年间曾为会稽太守,后为孙策所迫不得已投降。至建安二年,曹操立天午于许都,征辟各地有名望之士充盈朝官,王朗也在同时受邀北上。诸葛亮的这一篇檄文中‘南吏’一词便取自潦呲处;而王子芥则是王姓的始祖,此人本是周灵王的太子晋也,善于吹篓作凤凰鸣,曾游历伊洛之间,后遇上得道成仙的隐士浮丘公,修缭几载之后,有人看见其乘白鹤游驻嵩高山上,飘然升仙而去。

在汉末之际,王姓人氏多以子乔自傲。诸葛亮在驳文中毫不客气的直言子乔羞面而走,意思就是王朗的所作所为让他的老祖宗也受不了了,只得用袖子遮住颜面逃走。

“诸葛村夫,竟敢欺吾——”未等听完,性情刚烈的王朗已是须俱颤,面红气喘。当着百官之面被人当众斥骂为乞犬,身为太尉的王朗怎能无动于衷。以王朗的地位和身份,就算是皇帝和丞湘曹操见了他,也走客客气气的。现下不期然被一个从来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